WFU

2017年3月24日 星期五

新思惟「網路時代個人品牌工作坊」課程感想





從 2000 年開始,網路紅人的發跡方式快速與時俱進,從早期靠文字深耕的部落客,接著是臉書圖文並茂的動態轟炸,以至近期視頻與直播的成批網紅。這是另一個大航海時代,但在自由而無垠的大洋裡,您是否曾經感到無所適從?


緣起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新思惟的活動,也是第一次的工作坊。從三年前參加青年醫學論壇前後,我就一直在追蹤蔡依橙校長,對他接觸議題的廣度、評論分析的深度、以及跨界的決心和能力都非常欣賞。為什麼我中間沒有再參加相關的活動呢?

其實就是沒有需求罷了。我的運氣很好,在住院醫師階段就已順利有兩篇論文被國際期刊接受,也曾經有簡報在醫學會得獎,更在訓練結束後參與自己有興趣的健診工作。然而我發現即便往往吉人天相,我想要完成的卻是更多。

訓練的時候心裡只想完成眼前接踵而至的任務達成要求畢業,但升任主治以後人生的軌跡就得全靠自己規劃與奮鬥。我明白不論是想累積影響力推廣健康促進,或是獲得和更多高手協作的機會,都必須靠打造個人品牌作為堅實的資本。

事實上,追蹤蔡校長這幾年就是我對一項個人品牌理解與認同的過程;對於講師的水準、學員的成果和口碑我也很有信心,於是在獲得本期開課通知不久後就報名,事後證明這堂課的收穫確實值得這樣的費用,如果持續耕耘,必然能獲得更多。


通往個人品牌之路


講到「網路時代的個人品牌」,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通常會有下面的四大疑問:

  • 載體:網誌、插圖、影片與直播,哪種最能吸引注意力?
  • 臉書:粉絲專頁和個人網站相比,究竟用處多大?
  • 尺度:公與私的界線拿捏,自己的形象應該多鮮明?
  • 模式:每個人最關心的:流量能否,而且要如何變現?

這些問題在課程中都有詳細的討論與釋疑,基於對課程與講師的尊重,我在這邊賣個關子。但就我自己消化後的結論:根據實務分析, FB 粉絲團加上 Blogger ,是最適合大部分專業人士的平台。

而建立平台之後,持續耕耘並創造價值是變現的唯一方式,有人是天縱英才想出絕世殺招,但絕大多數是摸著石子過河;心法巧妙各有不同,固然專業是核心競爭力,但好的品牌至少能做到錦上添花,甚至達成滾雪球般的指數效應。

在這過程中,你可以把平台理解成個人人格的延伸,別人一到你的專頁與網站就像是走進你家和你共處一室,所以家中的擺設亦即平台的設計就是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新思惟團隊提供的是長期實踐後針對相關平台讀者體驗的最佳化配置。


最厲害的東西,長得都很像


講到這邊必然會有人說,「看吧,我就說上新思惟課程的人做出來的東西都一模一樣」。我的回答是您可以不用上新思惟的課,但必然聽過流行樂好萊塢電影


美國作家 Derek Thompson 在他的著作 Hit Makers 說明,為什麼我們時常覺得上面兩者重複性那麼高,就是在長久的實踐中發現幾個公式特別管用,所謂創新事實上只有改變一點人設或場景,顛覆式的改變就變成地下音樂和藝術片,是很冒險的。

所以說大家都趨同演化,某個方面就說明這個方式就算不是最優解,也是有效率的。換個角度來說如果大家真的都一樣,為什麼得獎的網站比我漂亮那麼多(真令人慚愧)?


連細節都專業的課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課程中段的實作時間新思惟的助教們都寸步不離言無不盡的從每一個細節解決大家的疑惑,而且恕我直言,側面觀察每一位應對都是頂級服務業的水準。

現在大家對於 OO 是否服務業這種話題很敏感,因為我剛好在健診服務,所以對這方面的體會特別深,在許多場合,用戶體驗實在是太重要卻相對不被重視的環節;好的體驗不是靠唯唯諾諾有求必應,而是貼心而迅捷的解決問題,新思惟做到了。

至於說許多人都會提到的午餐便當一貫的水準確實令人滿意,但持平講大概就是學費應該達到的等級。私心對於全天候無限供應的美味咖啡倒是感動無比,畢竟認識我的人都知道咖啡對我來說簡直就是生命之水。

小結


最後給不曾參加過相關活動的人,包括我的朋友們詢問我,我都回答一樣的答案:「學費確實貴,但是對需要的人而言,這個價錢很划算。」

前面提過,因為我對自己的簡報小有信心,也沒有論文壓力,所以我即使相信團隊一貫的水準與學員好評,我沒參加過更受歡迎的簡報或論文工作坊。但是每個人生命的軌跡不同,各種階段有好的導師或機會,跨過去可能就是巨大的升級。

過去一年因為工作與身分的變化,因緣際會下接觸了大量新的資訊,從而確立了新的看法:在瞬息萬變的今日,主動終身學習是絕對的趨勢,而且思及最近流行的雞湯警語:比你優秀的人也比你努力;高度競爭的時代,好的老師才能使你事半功倍;有道是好風憑借力,送君上青雲。

課程中蔡校長與劉育志醫師自信從容的講演,簡潔流暢的投影片製作,針對聽眾需求鋪陳的節奏,以及豐富的實務經驗,都是太值得從旁邊「偷學」的元素,不在臨場上課,就算讀了逐字稿和每一個人的心得,學習效果還是差太多了。

如果您作為一個專業人士,在耕耘本職之餘有許多的想法願意與人分享,從而切磋成長獲取認同,但卻不得其門而入,我會誠摯的向您推薦這堂課。而且您會發現,您並不孤單,也許課後就會有更多的勇氣和自信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