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睡眠中斷:身體拉警報,抑或天生如此?






之前在「用一天說歷史」這本書讀到,晚近以前的歐洲人是兩段式睡法:天黑以後就先睡覺,睡幾個小時以後醒過來,開始打掃活動忙東忙西然後再回去睡覺,而不是像現代人一次睡完。書裡面宣稱這種兩段式可能比現代睡法還正確。但沒有給出任何的理由,所以這個說法究竟有沒有根據呢?


You're not alone if you have MOTN


場景來到現代,其實也有相當比例的人是這樣兩段式的睡法,但一般不是出於自願。大家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半夜好夢正酣,卻莫名其妙突然醒過來,然後還得輾轉反側一段時間才能入眠,甚至再也睡不著;更麻煩的是明天通常還要上班或有要事 ...

在這種情況中,有時候醒來的原因算是很明顯(電影最愛眼的作惡夢,還有內急以及身體不舒服等等),但也可能沒什麼特別的原因,這種狀況有人稱之睡眠中斷:英文叫做 middle of the night awakening, MOTN 。

有文獻指出,在美國因為 MOTN 造成失眠的人高達三成五,此時雖然縮寫也同樣叫 MOTN,但最後面的 awakening (清醒)會改成 insomnia (失眠),並且被當作一種疾病(在醫學上,半夜醒過來或睡不著未必算是失眠,必須要是睡眠不足影響生活才算)。


老祖宗的勞碌命


兩段式睡法和睡眠中斷有什麼關係?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一天只有七八個小時可以睡覺,睡到中間醒了,翻來覆去一個小時才睡覺,對睡眠品質一定大打折扣。但假如我們一天能夠用來睡覺的時間有十幾個小時呢?就像古代人,天黑以後除了睡覺可做的不多,尤其高緯度地區冬天黑夜更長,那睡到自然醒,東摸西摸睏了再補個回籠覺,似乎也還算合理。

事實上 1992 年,有一位在美國執業的精神科醫師 Thomas Wehr 做了這樣的研究:他想邀請受試者的睡眠情形,對這些人來說最不幸的是他們必須限制夜生活:因為他們被要求每天晚上在黑暗的研究室盡情的睡到爽為止。

Wehr 醫師觀察到,他的受試者從一開始睡到長達 14 個小時(這部分的解釋是,身體為了還掉長期睡眠不足的睡眠債)隨著光照時間的減少,到後面逐漸縮短到 8-9 個小時,此時 Wehr 醫師發現受試者們其實不是一次睡足,而是 4 個小時一循環,中間有 1-3 小時的清醒時間。

因此他做出了推論:人類的睡眠可能本來是多相的 (polyphasic, 意指分成好幾個階段),如果像前面說的,其實古代人本來就這樣睡,那就能夠解釋為何我們常有 MOTN。這也算是老祖宗留下來,烙印在基因裡的本能。所以自然醒是件幸福的事,我們許多人和老祖宗一樣都是勞碌命。


半夜醒來可能是身體的警訊


很可惜的是我翻遍論文似乎沒看到人再深入的探討這件事情。倒是大部分的臨床醫師跟研究人員都把 MOTN 視為一個應該被解決的問題。
 
大致來說這個問題要不要治療,必須考慮兩件事:

  1. 白天的工作表現和精神狀況是否受影響? 
  2. 是否合併其他的共病,比方某些人是因為心肺疾病造成MOTN,就該對症下藥。

很明顯的,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當只有短短的六七個小時可以上床休息卻又被中斷的狀況下,睡眠不足是必然的。(現代人其實常有慢性睡眠不足,書中引述專家說法,研究一群號稱一天睡五六個小時就夠的人,大約有 95% 其實都有慢性睡眠不足的狀況。)

因此如果 MOTN 造成您生活上的困擾,除了找出可能影響睡眠的原因,譬如睡前喝太多水於是爬起來上廁所,並且盡量改善睡眠環境、減少睡前使用電子設備或劇烈運動等等,必要時還是要請醫師評估是否要使用安眠藥。 

最後大家可能好奇,就是原來那本書作者的說法究竟根據何來?說真的我找半天只發現MOTN 有個附加效果,就是會把夢境記得更清楚。Wehr 醫師的研究發現 MOTN 通常落在一段快速動眼睡眠期之後,也就是作夢的時間。所以自認夢境格外精采的人,也許可以在假日試試看睡到爽看是否能誘發 MOTN 。下次半夜醒過來先趕快想想剛剛做了什麼夢,也許能給你什麼啟示也說不定喔!




追蹤我的專頁


歡迎由下方 FB/line 連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