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好習慣是怎麼鍊成的?





我們都看過身邊的人自從下定決心改變舊習,或培養新的習慣,從此脫胎換骨,連工作或生活都表現得更好。而起初這些改變,可能只是早起運動、減重、學樂器、戒菸 ... 等等。您是否想過,這些看似微小的起點,是如何讓生活產生質變的?

反過來說,很多人也為了改不掉的壞習慣而深深苦惱著。以我來說,曾經好幾次出門忘了帶鑰匙,下班被關在屋外還得請鎖匠幫忙開門。在繳了不只一次學費後,才想出方法確保自己出門前把鑰匙放進口袋裡。

許多人碰上的大致屬於這類無傷大雅的事情:想晨跑卻賴床、要減肥卻嘴饞、想振作卻偷懶;但也有人面對的是酒癮、賭癮等等難以自拔的病態情況;看別人做很容易,換成自己要除舊布新總有數不盡的重重困難。如果您有這種困擾,不妨來看看今天這本書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大腸鏡的小息肉,需不需要都拿掉?





做大腸鏡如果看到息肉,除非是長得特別大或風險較高,通常我們都會盡量順手拿掉,以免患者還要在短時間內重新受檢。偶而在某些患者身上會看到有五到十顆甚至更多的小息肉,這時醫師可能只會拿掉其中比較大的幾顆,甚至如果從外表判斷屬於非常良性的增生性息肉,就暫時放著不管,這樣做對不對呢?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如何認出醫療騙子?





最近一位宣揚自然療法的醫師,在臉書轉貼綜藝大哥不幸病逝的消息,為自己的診所打廣告;隨後台北榮總的吳元宏醫師貼出自己的患者接受前位醫師所費不貲的自然療法,之後癌症擴散,也令患者受盡折磨,令人不忍又憤怒。

現代醫學發展雖然突飛猛進,癌症仍然佔據十大死因的榜首。在住院醫師的訓練中,我曾眼見醫學的極限,也看過無數生離死別;也因此能深刻感受患者與家人們,在面對腫瘤一點一滴侵蝕生命時的恐懼。

尤其是晚期癌症的患者,面對醫學的不確定性,我們難以苛責他們想要從另類療法中尋求奇蹟的想法;但許多騙子也逮住這個機會趁虛而入。他們大力吹捧產品的神奇療效,同時也誇大正規治療的副作用。

他們收取高昂的價格,拿患者的生命豪賭。賭輸了他們只會說命該如此,頂多臉上堆出一些不真誠的遺憾;賭贏了則彷彿是對現代醫學攻城掠地的重大勝利,但是你也無從得知這些「現身說法」的成功病例,是不是真的被神奇的療法治好。

今天我想在這裡談談如何辨別這些騙子的幾個特徵,這些標準也許不是絕對,但符合越多情況,代表您應該格外提高警覺。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腹痛總是看不好?認識功能性上腹痛/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張小姐從一年多前出現陣發的上腹痛,大部分在夜間發作;雖然吃過東西以後會好一點,但是一直沒有完全緩解。她看過的醫師一隻手已經數不完,但是做過胃鏡、超音波以及各種檢查,只說胃有點「輕微發炎」,吃藥的效果也都不好。
 
雖然她除此以外並無其他異狀,體重也都正常,但這樣的不適已經影響她的睡眠和生活品質。我花了一些時間釐清過去的病史以及檢閱報告,也確認身體檢查沒有異狀之後,我向她解釋,她的情況應該是屬於功能性的上腹疼痛。

2017年5月19日 星期五

自閉症,腸內菌,以及一對母子的故事





大家可能都聽過自閉症這個疾病:這些患病的孩子,在情感表達、人際溝通以及智力上會有程度不等的障礙。這種情況不論對家長與孩子都是很大的負擔;儘管早期發現與介入可以改善未來的表現,現代醫學至今還無法治癒他們。

自閉症的發生率從 1970 年至今的五十年間,上升了大約十倍,目前大約是百分之一;許多科學家也針對這個現象投入研究。某些人會主張,許久以前根本就沒聽過這個病,越來越多的病例肯定是環境汙染、藥物、毒素 ... 等等造成的。

要是確實如此,絕對是爆炸性的新聞;不過那些言之鑿鑿的人可能要失望了,許多嚴謹的回顧分析,都指向病例的增加與診斷標準的改變有關:當大家意識到早期介入的重要性;希望盡量找出初期的患童給予照護,病例自然會增加,事實上有些癌症的發生率逐年提高,也是同樣道理,並不見得是罹癌的人真的變多了。

儘管如此,科學家對於自閉症的成因,至今仍然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位母親為罹患自閉症的兒子大力奔走,意外在醫學史上留名的故事,來源是英國生物學家 Alana Collen 所寫的「我們只有10%是人類」。

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醫師如何診斷一個疾病?





萬萬沒想到這本書的序言裡提到作者認為科普著作的三種境界由低而高分別是:講述片段知識、分析科學思想的脈絡,以及把科學思考融入各種領域。舉例說明的話,第一種是解釋颱風的成因,第二種是說明氣象學家如何預測天候,第三種是引經據典論述全球暖化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

我也希望在自己的部落格,能讓大家更了解醫學。確實,醫學非常複雜,也不容易三言兩語說明白;而坊間與網路的知識往往都只落在前述的第一個領域。我們每一個人包括自己和親友都可能會生病,一旦更清楚醫師怎麼思考與決策,對自己的權益必然更有保障。今天我們先從介紹醫師如何診斷疾病開始。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窮忙,貧困病,與不當行為(上)





這是一本聚焦在美國社會底層窮人的專書。在今天的美國,至少還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在官方貧窮線下。深信美國夢的普羅大眾存在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貧窮有一部份是「自找的」;掉進這個坑也許是運氣不好,但是只要夠認真,夠努力,一定爬得出來。

這種想法很勵志,但同時也簡化了問題。最近美國的專欄作家 Christian Cooper 在一篇描述貧窮的文章中,拿自己現身說法:他從買不起課本的鄉下窮小孩成為年收 70 萬美元以上的成功人士,可是他並非藉此吹捧自己;反而強調遇到了無數的好運才能走到這裡,家鄉至少有 20 個和他一樣認真努力的舊識,至今仍然無法翻身。

幾年前台灣的選舉,某位候選人常被抨擊含金湯匙出生,毫不費力就能坐擁高學歷和成功事業。如果我們能同意,有時候出生的位置已經足以保送終點線的勝利,那應該也能同意,背負沉重枷鎖的人們,即便使盡全力,可能還是沒辦法跑得跟人一樣快。

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不再是絕症的「原發性膽道性膽管炎」(PBC)





陳小姐在 45 歲這年的定期健檢發現肝指數過高,她並沒有 B 或 C 型肝炎,超音波檢查也正常。雖然病史並沒有飲酒、服藥或健康食品,也沒有任何不適;仔細問下去她提到自己的母親在 55 歲那年因為皮膚發黃劇癢就醫,檢查出肝衰竭最終不治。她非常擔心自己也會遇上同樣的狀況。

我一面安慰她,一面解釋可能的狀況;而後續的檢查也證實了我的臆測。回診那天她帶著網路上的資料,焦慮不但沒減輕,反而讓冗長難解的病名弄得更不安。我再三保證,這個病已經有很好的治療,只要規律服藥一定會改善。一個月後,肝指數果然已經降到一半,三個月後已經完全回復正常,看到她重拾笑容,我也鬆了一口氣。

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讓世界相信你是玩真的





不管主流價值觀如何改變,「認真」都是少數亙古彌新的美德。近來聽羅輯思惟,跟得到app裡面萬維綱的「精英日課」有好幾篇的材料都在呼應這個話題,覺得很有意思,就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用一段歷史故事說明,在必要的時候顯露你的決心是多麼重要。這是二次大戰初期的一場海戰,雖然並不出名,戰鬥過程也乏善可陳。但參戰的雙方以及後續對形勢的影響卻完全出人意料,這就是發生在北非的凱比爾港海戰(Battle of Mers-el-Ke'bir)。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重做一次行不行?





50 歲出頭的陳先生這次參加例行的員工健檢。手上的資料顯示,平素注重養生的他始終保持標準身材,所有的項目幾乎也沒有異常;正準備恭喜他,突然注意到報告裡的糞便潛血檢查是陽性;於是我建議進一步安排大腸鏡,只見陳先生的臉色突然為難了起來。

「可是 ... 我鄰居半年前也這樣,再做第二次就正常了,我能不能也跟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