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醫療)在職博士班是什麼——非正式調查兼腦補心得





對很多人來說,要不要去念在職研究所應該都是很糾結的事,我個人也不例外。在晃晃悠悠的摸索幾年後,我終於決定踏上這條路,要在今年下半年就讀臨床醫學研究所的博士班。我是甄試錄取的,所以在面試前就已經大致想好未來希望可以做的方向,也和指導教授碰面請教過。

但雖然看起來我做了一些準備,其實心裡還是非常忐忑的。在順利錄取後至今,我常常在想幾個問題:我的研究從零開始,真的有辦法順利做出結果嗎?看起來別人都做厲害到我看不懂的東西,從學會到致用要花多久啊?我現在沒有專職助理加上資源也不多,做得來嗎?

其實上面這些煩躁的問題可以濃縮成一句:我能不能別花太多時間,順利畢業?畢業當然是最實際的事,最近幾個前輩跟我聊天,結論都是總之趕快畢業要緊。但煩惱其實不只如此:研究與修課必然會壓縮自己的時間,不只可能影響收入跟臨床精進的機會,也需要仰賴家人的體諒與幫助,更考驗邁入中年的體力。

既然無論結果如何都要有付出。那麼,比起能否畢業,更重要的問題應該是:「我為什麼要念博士班?」畢竟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考慮這些付出值不值得。接下來的問題,則是我們要如何完成目標,這也是今天這篇文章的緣起。雖然我才剛準備要念,但是不是能在那之前,聽聽各種不同人的心路歷程,給自己的心態打個疫苗呢?

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新冠肺炎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中國學術圈





這幾天有一篇 CNN 的報導(原文為英文,中文報導可見此),中國官方下令針對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病毒起源」的學術研究需經過包括國務院在內的三層審查,通過之後才能向雜誌投稿。而其他和新冠肺炎相關的研究,也需要經過各大學的委員會先行審查,評估學術價值與發表時機是否恰當。

針對這個現象,大部分的評論是中國官方又一次小心翼翼的控制輿論,希望可以擺脫「病毒起源於中國」的汙名。但如果和更早的一個聲明聯繫起來,這件事的脈絡會更加明顯。早在二月底,官方也已經表態要修正對於中國學者學術成就的評論標準。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卡介苗有助於抵擋新冠肺炎?——一種說法,兩個迷思





現在全世界都在孜孜不倦的尋找新冠肺炎的解法,除了奎寧與各種抗病毒藥,最近還有一種說法是「施打卡介苗可以減少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澳洲的科學家甚至準備開始進行相關的臨床試驗。如果這消息為真,對於 70 歲以下全部接種過卡介苗的台灣人,應該是個好消息。那麼這說法有沒有根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