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卡介苗有助於抵擋新冠肺炎?——一種說法,兩個迷思





現在全世界都在孜孜不倦的尋找新冠肺炎的解法,除了奎寧與各種抗病毒藥,最近還有一種說法是「施打卡介苗可以減少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澳洲的科學家甚至準備開始進行相關的臨床試驗。如果這消息為真,對於 70 歲以下全部接種過卡介苗的台灣人,應該是個好消息。那麼這說法有沒有根據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目前全球卡介苗施打的情形,這可以在 BCG atlas 這個網站找到詳盡的資訊。卡介苗主要的用途是預防結核菌的感染,雖然結核在今天已非不治之症;但是它的傳染力、長久療程和抗藥性還是會造成公共衛生上相當的麻煩。目前從未普遍施打卡介苗的區域有美國、加拿大、義大利、荷蘭與比利時。而西歐大部分國家(英、法、西班牙、瑞士、奧地利、捷克等)、北歐(瑞典、挪威、芬蘭)以及澳洲,則是一度施打過,但目前已經停止。

下面則是上面說明文字的示意圖。橘色國家是從未普遍施打過卡介苗,紫色則是曾經施打過但目前已經停止。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國家目前仍然有全面施打,而開始的時間大多落在 1950 年前後。也就是說,今年 70 歲以上的長者大多都沒有接種過,而在普施的國家裡中青年人則幾乎都有獲得接種。

來源:The BCG World Atlas: A Database of Global BCG Vaccina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Zweling et al., 2011 


卡介苗的效果依據是什麼?


卡介苗提供保護說法的來源主要有兩處,首先是一篇目前還在審查中,還未正式獲刊的學術論文。在這篇研究裡,作者考慮了世界上所有中高收入國家,並按照過去是否曾有普遍的卡介苗接種計畫進行比較,也就是上面圖片裡橘色的國家,發現義大利、美國、荷蘭、比利時等從未接種的國家,死亡率顯著較高。

另外一位現居澳洲的日裔投資銀行家(對,你沒看錯)Jun Sato 先生,也在他的網誌裡寫了一篇非常詳細的文章,從現有能夠得到的各種數據推導,得到類似的結論。根據 Sato 先生所述,他是因為注意到日本本土的死亡率看起來比歐美低不少,以及相關的報導,才動手去做了研究查證的工作。Sato 先生雖承認不是醫護,但論點還算有理有據,也隨疫情變化和網友回饋增補文章內容,就這一個層面來講,是很好的寫作範例文章。

Sato 先生在文章中提到六大點見解,我們條列如下,並且會在最後放上筆者自己的看法。


  1. 科學家已經開始進行卡介苗的相關研究
  2. 新冠在各區域的傳播速度以及對年輕人的傳染力,似乎與卡介苗施打有關
  3. 日本/蘇俄/巴西所打的疫苗種類對新冠效果最好
  4. 多數重症與死亡集中於沒有施打卡介苗的人群
  5. 目前已知卡介苗對人體沒有什麼副作用
  6. 封城(lockdown)可以減緩傳播,但對於沒有施打卡介苗的國家作用有限

看完以後您有什麼想法呢?首先要強調,Sato 先生對於上面的每一點,都是有拿出公開資訊做為佐證的,也就是說,他確實有盡力執行調查研究。例如第三點,他找出了施打不同種類卡介苗的前東西德比較,結果發現西德的死亡率比(施打蘇俄卡介苗的)東德高出不少。第五點是目前醫學界的共識,而第六點則是他觀察三月底至今各國的個案數變化所推算出。

不過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第二和第四點是否屬實。文章中針對第二點是比較類似區域但有無施打疫苗的國家(例:西班牙 vs. 葡萄牙、挪威 vs. 瑞典、愛爾蘭 vs. 英國),而第四點是用中國的資料(隨著年紀增加,重症與死亡率漸高)和西班牙的資料對比,後者在 10-19 歲的族群死亡率略高於二三十歲的族群。西歐幾個受害較大的國家中,英國與法國於 2005 年前後已經停止施打卡介苗,而西班牙更是從 1981 就停止施打,因此 Sato 推論在這些國家,年輕人受新冠肺炎影響更大,也促使死亡率提高。

還有並非每個地區都符合 Sato 先生的推論。筆者去找了目前為止的累積案例與死亡率後(Worldometer 這個網站),發現有一個大家都不談的地區,那就是澳洲。這裡雖然沒有打過卡介苗,但死亡率目前為百萬分之 1,與美國的百萬分之 26 和西班牙的百萬分之 266,可謂相對平安。當然有人會說,這可能是因為澳洲地廣人稀,並且個案數相對醫療能量還算不多的緣故;我個人也覺得可能如此,因為同樣沒打疫苗的加拿大疫情也相對穩定。

此外,其他不好解釋的地區包括奧地利與德國。雖然台灣有不少案例來自歐洲旅遊,但看死亡率而言這兩國的疫情相對平穩,德國更是大家心中的模範生。這兩個國家都比英法早約 10 年停打卡介苗,所以無法單純用這個理論來解釋。最後,西班牙的年輕人死亡率略高是否能用沒打卡介苗解釋,筆者也持保留態度;必須同時參考在 1990 前後停掉卡介苗的國家是否也觀察到這種現象。


卡介苗防疫:值得相信嗎?


雖然 Sato 先生的觀察與推論並非完美符合事實,但以筆者之見,仍然有一定的可信度。卡介苗是一種減毒疫苗,對於健康人來說不太會引起後遺症;也就是說如果照國外發起臨床試驗的思路,如果施打後確實能減少傳播和重症比率當然是天大的好事,萬一猜錯了,也不至於有什麼損失。畢竟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能多一項武器是一項;而老藥新用的場景可以讓我們對於副作用更有把握。

對了,目前為止我們都還沒講到卡介苗能夠對抗新冠肺炎的可能原因。根據過去的研究,卡介苗似乎可以「特訓」新生兒的免疫系統,讓剛出生的寶寶更能對抗除了結核菌外各種病毒細菌的感染。不過我們也知道成人打卡介苗對於抗結核的作用不大,而且幼年時打的卡介苗無法讓人終身保固。所以卡介苗即使真的對新冠肺炎有保護力,中老年人追加或補打是否有用,仍然需要更多的證據。


破解兩大迷思:相關性 vs. 因果,以及增強免疫力


接著我也想談談,這個議題上衍生的兩大迷思:分別是「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還有「增強免疫力對抗新冠肺炎」。第一句話是統計學的經典名句,舉個例子來說,有人統計發現去海邊玩的人數跟冰品的銷量有正相關,於是就去海邊賣冰。但實際上,真正影響冰淇淋銷量的是天氣,夏天到了,去海邊戲水跟吃冰的人本來就都會變多,所以重點是何時開店,而不是在哪開店。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這句話,提醒我們不能只看表面的現象,要盡可能理解本質。但現實世界非常複雜,有時候孰因孰果很難釐清,光是掌握相關性就足以做出決定。比方說每人酒量不同,有些人可能喝點酒還可以保持完美的駕駛技術;但我們知道酒駕會增加肇事機會,而且代價可能很高,為了避免社會生命財產損失,預先制定罰則嚇阻所有酒駕。

反過來說,施打卡介苗這個臨床試驗,不論是成本或安全性都沒有顧慮。如果邏輯和旁證支持,採取進一步研究是很合理的。如果有正面的結果,就能夠順利成章的推廣出去。就算失敗,也不會損失什麼。

第二個迷思則是增強免疫力對抗新冠肺炎。其實這句話如果是拿來鼓勵大家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吃得健康是不錯的。但如果拿來為健康食品或藥物背書,就很有疑問了。事實上,免疫力在今天的醫學仍然是一個無法百分之百量化掌握的概念;我們知道有些病會造成免疫不全,但也有自體免疫疾病是因為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而產生,必須要靠一些藥物抑制免疫功能才能緩解。

甚至像運動對免疫的效果也有爭議。適度運動會促進整體健康,但高強度的運動後會造成周邊的免疫細胞減少,可能間接減少免疫力;另外新冠肺炎的例子也能看出,有些年輕的運動健將,仍然會進入重症。事實上,肺炎的重症之一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也是肺部的免疫反應造成的。

也就是說,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免疫力強也不代表不會染病或重症。前面的卡介苗嚴格來說是調節免疫,目前很難說有什麼藥物跟食物真能讓人百毒不侵。倒是運動雖不是必然提高免疫,但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以及身體在與疾病對抗的本錢,這一點仍然是很有價值的。無論如何,保持好習慣:出門戴口罩、時時勤洗手、避免太群聚,能夠減少染病的機會,這比期待用其他方式提高免疫力,更能在疫情之中保護自己。


歡迎由下方 FB/line 分享,追蹤我的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