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搭飛機要注意的健康二三事





最近美國的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大概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航空公司,一位亞裔醫師因為公司方面超賣機票,不僅被強制「請」下飛機還在爭執中掛彩,這種事可能並非第一次,但在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的今天事件被鉅細靡遺的公開,也算保障了未來的消費者權益。

在飛機上不只醫師不一定能保護自己,就連遇上急性的病況,也可能限於場地和設備難以給予充分的治療;所以快樂出遊之前,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身體適不適合搭機比什麼都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搭飛機前要注意的健康知識。


飛機與陸地的差別:壓力、密閉、久坐


在高空航行的狀況下,座艙裡面的壓力相對稀薄;儘管有經過加壓,一般壓力還是大約落在海拔 1800 - 2400 公尺(約 8000 英尺)的高度。用個生活化的例子,這樣的壓力在台灣相當在溪頭或阿里山上,因此對一般人來說影響不大;但是快速且相對大的壓力變化,仍然會對某些如心臟疾病、氣胸、或剛做過胸腹腔及眼球手術的人有影響。
 
再來飛機是密閉空間,可能有呼吸道傳染疾病爆發的疑慮;事實上一般的國際客機換氣頻率非常高,而且也有 HEPA 濾網執行過濾,所以被傳染的可能性相對不高;但台灣疾管局建議,像是開放性肺結核、麻疹或是一周內類流感症狀(發燒、喉嚨痛、全身倦怠);建議暫緩搭機,尤其如果開放性肺結核搭機可是違法的!

最後是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也就是在長途開車或搭機數個小時以上完全沒有走動引起的深部靜脈栓塞,以及隨之造成的肺動脈栓塞;這種狀況在台灣不算常見,但若發生可能會致命;尤其孕婦、 60 歲以上長者,以及抽菸和過去有血栓病史都要注意;航行過程中多喝水,盡量找機會活動足部是預防的最好方法。


懷孕能不能搭飛機?


一般 36 周以前的孕婦搭機都沒有問題,但細節要參酌航空公司規定;此外孕婦要注意三個重點:


  1. 出國前諮詢產科醫師,若高危險妊娠請避免搭機
  2. 注意上一段所提的血栓預防
  3. 背景輻射:時常搭機(如出差)或空服員等職業,背景輻射可能會超標

根據 Uptodate ,紐約到東京來回六趟是 0.9 mrem ,已經接近 1 mrem 的安全劑量上限;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資料,除了建議胎兒暴露的總劑量少於 1 mrem,也提到單月不要超過 0.5 mrem;然而上面的劑量是針對胎兒,一般成人可接受的範圍遠高於此;不需要因此產生恐慌。

另一個問題的是近期會引起小頭症,造成胎兒畸形的茲卡病毒;這個疾病是在非洲發現,前陣子在南美洲國家如巴西發生大流行;除了孕婦有危險,男性也可能因為帶原而經由性行為傳給伴侶;所以育齡的男女性請盡量避免前往疫區(可以查閱疾管署網站),而且要注意使用保險套等安全性行為。


針對近期聯航事件有許多諷刺圖片,這裡分享博君一笑,但我們堅決譴責暴力


 

心肺疾病與貧血:謹慎為上,建議諮詢


前面我們知道搭飛機實際上等於爬一座山,所以心肺疾病往往是搭機的禁忌;但是它涵蓋的範圍又非常廣,某些控制良好、沒有症狀的疾病一樣可以順利飛行。我的建議是知道自己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出發前應該諮詢自己的醫師,並且提供兩個判斷的標準供大家參考。

首先是根據體力去考慮,如果爬不到兩層樓,或走不到 100 公尺就必須停下來休息或有呼吸喘、胸悶胸痛等狀況,就不應該搭飛機;等疾病控制更穩定再上機不遲。如果不得不搭,仍然必須諮詢您的醫師,同時預先與航空公司聯絡在機上準備氧氣隨時使用。
 
此外根據 2004 年內科學誌(Ann Intern med)的文章以及 Uptodate 作者群的意見,若是有嚴重高血壓、有症狀的瓣膜疾病、有症狀的心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不穩定性心絞痛、肺動脈高壓或栓塞、或六周內曾發生心肌梗塞以及一周內做過心導管治療或兩周內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都應該延後甚至不可搭機。

至於氣胸則要看發生的原因,如果是創傷(比方車禍)或高瘦的年輕人較常見的自發性氣胸,在 X 光確認氣胸完全痊癒後,兩到四週可以搭機飛行;但若是因為 COPD 導致的複雜性氣胸或同時合併心臟疾病,建議還是諮詢醫師共同做決定較為穩當。
 
而某些年輕女性或慢性病患可能有缺鐵性貧血,或是有地中海貧血的患者,根據我在健檢的經驗,這個族群其實比想像中還多;輕微的貧血並不妨礙搭機,但是如果血色素小於 8.5 g/dl ,或是如前面所說體力耐力已經較差者,請提前與航空公司連絡準備氧氣,除減少過程的不適以外也避免造成心肺過大壓力而產生意外。


全身麻醉不要緊,大小手術要注意


剛手術完能不能搭飛機也是令人困擾的問題。這邊要稍微說明,下文的手術指的是「在體表開口,進入體腔進行治療的動作」,所以單純體表的小手術比如拿掉粉瘤、脂肪瘤、拔牙等或是心導管(有時我們會把它解釋成「手術」)基本都不算,但是開胸、開腹、頭顱、眼球或是腹腔鏡手術都算在內,但中間差別不小。

首先,我們要了解手術對搭機的影響主要源於大手術對體力的影響,以及殘留體內的空氣;全身麻醉與否並不影響上飛機。唯一的小問題是,少數人在麻醉後可能會經歷持續一兩天的頭痛或噁心感,立刻上飛機可能會非常不適,需要自己斟酌。
 
傳統的開腹、開胸、開腦手術,就是傷口很大很長的那種,因為進入體內的空氣可能會因為壓力變化,在高空飛行時膨脹撐開傷口,所以根據航太醫學會(AsMA)的建議,至少在一到兩週內不要搭飛機;至於一週或兩週則要看手術的具體開法做決定,比方開腹但沒有動到腸子,也許一週即可。

至於現在越來越流行的各種腹腔鏡或胸腔鏡手術,也就是在肚皮或胸口上開幾個小洞的那種;因為術中是灌入易於吸收的二氧化碳而非一般空氣,只要術後 24 小時沒有不適,同樣根據航太醫學會的建議,理論上可以立即上飛機!但如果您不太確定你的術式或細節,請您還是以主治醫師的意見為主要依據。

最後要非常小心的是眼科手術,尤其是視網膜手術,一般來說必須要等待六到八周直到眼內的微小氣泡完全吸收後才能安心上飛機,否則可能會因為壓力改變氣泡膨脹導致眼內壓驟然升高,甚至可能有失明的危險,一定要特別注意!


剛做完大腸鏡或息肉切除能不能搭飛機?


可能有些讀者有經驗,做大腸鏡或息肉切除之前,會被詢問是否要搭機出國;一般比較慎重的內視鏡單位,可能會建議進行大腸鏡的息肉切除後,休息一周再搭飛機。依我理解這樣的措施主要是擔心息肉切除後的延遲性出血(在一周內都可能發生,通常一公分以下的息肉每一百例還不到一個,但越大機會越高)。

不過很有趣的是,我查閱國際腸胃科或內視鏡學會的指引都沒有提及這點,倒是前面提過的航太醫學會建議大腸鏡後,不論有無行息肉切除,只要等待 24 小時讓二氧化碳或空氣(看是灌哪一種)完全消退,就可以搭飛機!

以我而言,我認為若滿足兩個條件可以在 24 小時候搭機:


  1. 一周內避免搬重物以免腹壓增加影響傷口(所以行李要請人代勞)
  2. 若有息肉切除,稍大的傷口都用止血夾(hemoclip)關掉以盡量避免延遲性出血。畢竟延遲出血不論在機上或國外發生,都非常麻煩;此外健保並不給付息肉切除後的止血夾,一支需自費 2-300 元。


但是以上的建議還是要與您的主治醫師詳細討論後,在您完全理解風險後自主決定,必要時延遲出國或息肉切除都是合理的,畢竟安全第一,再來是出國的順利愉快,別讓併發症壞了您的好心情!


主要參考資料:

  • Uptodate database 
  • 行政院疾病管制署網站
  • Aerospace medical association, AsMA

小結:

  • 懷孕出國要選點,頻繁搭機請注意
  • 開刀術後莫著急,內視鏡一天就行
  • 心肺疾病請小心,貧血記得要氧氣
  • 腸鏡全麻沒問題,息肉切除先談清


追蹤我的專頁


歡迎由下方 FB/line 連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