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10月5日 星期一

大腸癌家族史:篩檢攻略

 



大腸癌的發生主要和三大因素有關:年齡、遺傳體質與生活習慣。既然如此,大腸癌的家族史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子。在門診或自費健檢,也有很多人會因此想要過來做大腸鏡。但其實所謂的家族史,不是親戚有人得大腸癌就簡單算數;看是「哪一個親戚」、「在幾歲生病」,個人的風險也會有所差別。此外,光是親戚有大型息肉或是進行性腺瘤,就可能增加其他人大腸癌的風險。我們今天就針對這個問題來做簡單的介紹。


大腸癌家族史:一等親、看年齡、複數要小心


事實上,所謂的大腸癌家族史是「親疏有別」,並且和發病年齡有關。通常一等親(指父母、兄弟、姊妹,和民法不太一樣)罹患大腸癌,風險是最高的,可以達到 2-4 倍。發病年齡也非常重要,顯而易見的,如果家人越早發病,越可能是帶有高危險的遺傳基因。最後是兩位以上的親戚罹癌(不一定是一等親),也需要注意可能有環境、或是特殊疾病如家族性大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id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或稱 Lynch syndrome)等疾病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一等親有大腸癌,就會建議提前篩檢,而不像一般人一樣 45-50 歲才開始篩檢。篩檢的方式,對於符合年齡資格者,也建議採用大腸鏡而非糞便潛血等其他方式。大多人所謂的「家族史」並非一等親。如果是一位二至三等的親屬罹癌,這種狀況下風險只比一般人略高一些,目前並不建議一律提早篩檢,但仍然可以和醫師諮詢討論看看。


大腸鏡什麼時候開始做?


對於有一等親罹癌的民眾,目前建議的篩檢時機要考慮家人的發病年齡。
  • 親屬在 50 歲後發病,建議其他人 40 歲開始做大腸鏡,後續至少 5 年一次
  • 親屬在 50 歲前發病,則從他的發病年齡「減去 10」開始篩檢。也就是說假如 45 歲發病,一等親建議從 35 歲開始篩檢!

一等親罹癌(特別是 50 歲前發病)的大腸癌風險較高,因此即使初次結果正常,也建議至少五年受檢一次。如果有看到腺瘤性息肉,追蹤篩檢的時間還需要根據情況提前。此外,如果是兩位以上親屬罹患有大腸癌的案例,建議可以考慮接受基因諮詢檢查。雖然費用並不便宜(約 2-3 萬元),但如果確認,則可以及早採取相對應的癌症篩檢防治措施。


親屬有大息肉(進行性腺瘤)同樣要小心!


要小心的是,一等親若有所謂的進行性腺瘤(大於一公分,或高度的細胞化生不良、原位癌等),其實對其他家人的威脅並不遜於大腸癌家族史。特別是現在大家往往更早接受大腸鏡,
很可能過去會變成大腸癌的案例,在篩檢中就處理掉了;但反而可能因此降低了家人的警覺性。

目前證據顯示,一等親若有進行性腺瘤,其家人的大腸癌機率也可高達三倍。所以在這種狀況下,也建議在 40 歲(或如果親屬更年輕就發現息肉,就用前面提到的 -10 法則)以下也接受篩檢,才能早期攔截息肉與大腸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