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橡膠帝國—亨利.福特的「越戰」



右方的插圖來自英文版原書封面


這本書是在蔡校長的導讀後入手的,或許因為故事的背景是距今百年前遙遠的亞馬遜,又沒有峰迴路轉振奮人心的結局,中文世界關注度不高。與此對比的,是考究而深具熱帶雨林氣息的精緻封面,以及和封面互為表裡,完美融合的中文推薦序。

相對大部分只是「按讚」的推薦序,中文版序將封面壁畫的作者,社會主義畫家里維拉當年的底特律之旅,與亨利.福特的互動做了精彩的交代。看似站在資本與社會主義極端的兩人因為對於工業進步主義的信仰與嚮往有了對話的基礎。欣賞里維拉留下的這幅「底特律工業」,也成為當地工運活動的固定行程。

中文的譯名:橡膠帝國雖然較為吸睛,但反不如原名  Fordlandia(福特城)貼切;原因是福特公司挾雄厚資金、先進技術和優越執行的宏大計畫,從未在當地成功開墾可以穩定收穫的橡膠園,連帶讓亨利福特真正的目的:「在落後的南美建立福特資本主義的模範城」也跟著胎死腹中。


老福特與它的公司


在故事開始的二十年前,福特公司生產的世界第一部國民車(T 型車)席捲全美,劃時代的流水線裝配概念讓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時仍然能夠維持低廉的成本;唯一的副作用是工人從此變成了一根會吃飯喝水的發條,許多人受不了工作的疲乏與機械化而曠工離職。

為了維繫職員的向心力,亨利.福特祭出了當時行情兩倍的五美元日薪,「讓工人買得起自己公司產的汽車」。破天荒的待遇讓老福特成為全美乃至世界知名的偉大企業家,也讓他的員工成為人人稱羨的對象。

老福特的高薪並非白給,除了持續要求更高的運轉效率,他也要求員工過健康而規律的生活,甚至派專人監督訪查員工下班後的一舉一動,並鼓勵員工盡量消費「優良的商品」,於是對於工業品的需求反過來更刺激經濟成長;老福特的創舉:高薪水與高消費成為現代資本主義的骨幹。

持續的成功讓老福特深信,只要有不斷進步的科學與機械,必定能打造符合夢想的美好世界:那裡沒有他討厭的巨大都市,而是多個工農合一的分散式農村,也沒有他討厭的乳牛,只需要種黃豆喝豆漿;人人認真工作盡情消費,活得富足,少有糜爛的嗜好比如飲酒;世界更不會再出現戰爭。


前往福特城


1925 年,由於擔心橡膠產量波動,老福特被說服以公司的名義前往橡膠的原產地—巴西的亞馬遜流域開拓現代化的橡膠園。當時東南亞也開始種植橡膠,又少了原生的病蟲害,於是佔據了生產的領先地位。

在極為樂觀的評估和巴西政府以低廉的價格售地下,福特公司要做的就是用先進的技術和雄厚資本開拓這塊「美國殖民地」,重振當地曾經一時繁盛的橡膠產業;當然老福特的雄心壯志不止於此。

老福特要把他在底特律的一切美式資本主義建設,原封不動的移植到亞馬遜流域:讓過去飽受壓榨,貧困而三餐不繼的人民,成為福特世界的一員;並且在當地建設符合他理想的美國式城鎮;這不僅是福特的一廂情願,就連當地人也引頸盼望著「福特先生」的救贖。

然而這個令人激動的計畫,奮鬥了十餘年耗費無數金錢,在二戰爆發之後宣告失敗。算入在當地因疾病、意外或暴動失去的生命,令人不禁聯想到毅然投入越戰,卻陷入泥淖的美國。


我的反思


平心而論,「橡膠帝國」的夢醒,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以當時的技術和知識而言,對於開墾亞馬遜所需的難度過於樂觀。但是福特公司先是充滿自負,沒有徵召和諮詢熟悉當地的各種專家;建設的過程也為了遷就老福特的理想主義,採取錯誤的管理模式甚至和當地人產生嚴重摩擦,導致進度完全不如預期。

前進亞馬遜之前老福特也已年屆 60 歲,後來的他已經逐漸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放任自己的部下在公司作威作福,甚至授權去掣肘自己的獨子,也是名義上的接班人艾索.福特。人生前半合理化的冷靜思考不再,卻被過往成功經驗產生的信仰取代。最諷刺的是,老福特終其一生未曾踏上以他為名的福特城,哪怕到今天仍然有為他準備的房間。

我對這個故事有三個省思:

  1. 面對未知,調查研究總不嫌多:有時候,宣稱訊息不夠只是給自己拖延的藉口;但面對無法逃避的工作,在黑暗中決策就非常危險了。尤其在跨領域的事業,對基本事實都不了解的外行人,自以為「沒有包袱的創意思考」,在內行人眼中只是無知的指手畫腳。
  2. 能被客觀檢驗的,才是好理想:老福特的理想,屬於那個時代的一種浪漫情懷;然而企業家的理想牽涉到員工、家庭以及許多相關人士,甚至投資人(福特公司當時並未上市),必須戒慎恐懼。客觀的指標比方賺錢與否,不只容易分析,也足夠明確讓所有人朝同一目標努力;雖然看似庸俗,其實長期的獲利本身就是企業對客戶、員工還有夥伴經營成功的結果;除此以外設定各種客觀具體的指標,比方滿意度、員工留任率 ... 才是理想能夠實踐的保證。
  3. 讓聽到砲聲的人做決策:福特城的主管雖有相當的權力,在關鍵問題上仍常常要遷就已經日漸偏執的老福特和未曾來過南美的總部人士,導致某些決策偏離現實。如果沒辦法時時根據第一線的情報修正判斷,那就應該適度下放權責,減少犯錯的機會。

本書在 goodreads 上面最多的批評主要是細節與人名繁雜,不過如果把握「重要的人名自然會重複出現」的原則,作者的文筆與翻譯的流暢足以讓你沉浸筆下的當年世界。如蔡校長稍早的心得,如果是對當年的亞馬遜歷史與福特晚年的故事有興趣,不妨入手一讀。


延伸閱讀—《橡膠帝國》:亨利福特的夢想與幻滅(蔡依橙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