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姐在 45 歲這年的定期健檢發現肝指數過高,她並沒有 B 或 C 型肝炎,超音波檢查也正常。雖然病史並沒有飲酒、服藥或健康食品,也沒有任何不適;仔細問下去她提到自己的母親在 55 歲那年因為皮膚發黃劇癢就醫,檢查出肝衰竭最終不治。她非常擔心自己也會遇上同樣的狀況。
我一面安慰她,一面解釋可能的狀況;而後續的檢查也證實了我的臆測。回診那天她帶著網路上的資料,焦慮不但沒減輕,反而讓冗長難解的病名弄得更不安。我再三保證,這個病已經有很好的治療,只要規律服藥一定會改善。一個月後,肝指數果然已經降到一半,三個月後已經完全回復正常,看到她重拾笑容,我也鬆了一口氣。
什麼是 PBC ?
在過去,這個病被稱作「原發性膽道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由於自體免疫的原因,肝臟末端的小膽道被 T 淋巴球攻擊,導致膽汁無法順利排出肝外,長期鬱積的結果對肝臟產生毒性,最終產生不可逆的肝硬化;早期的報告中,PBC 的患者從發病到產生肝硬化只需不到五年,相對於 B/C 型肝炎都還要快很多。
PBC 本身相對罕見(發生率大約只有兩萬五千分之一左右),絕大多數的患者都是 40-60 歲的女性,初期的症狀可能只有全身發癢和極度疲倦,甚至多數都像前面的陳小姐一樣意外檢出;但在過去缺乏好的治療下,仍然非常棘手;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肝臟移植。
不過隨著對這個疾病的瞭解,知道在病程初期患者的肝臟其實並沒有明顯纖維化;同時顧慮到肝硬化(cirrhosis)往往在歐美常被貼上標籤,誤認為是酒精濫用的同義詞,於是 2014 年國際學會正式將本病改為縮寫相同的「原發性膽道性膽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 雖然罕見,但卻不難診斷。不論患者有無明顯的症狀,在抽血檢查都會出現膽汁鬱積的特殊表徵:鹼性磷酸酶特別高,更具特色的是 90% 以上都會呈現抗粒腺體抗體(AMA)陽性,因此一般都不需要做到肝切片。但是知道生了什麼病,無藥可醫一樣頭疼,直到 UDCA 的出現,PBC 的治療才出現革命性的進展。
PBC 患者的救星
UDCA(Ursodeoxycolic acid)本;身其實佔了人類膽汁 4% 的成分;它在 1970 年代登場時只被當作融解膽結石的藥物,效果還不是很好但是在對於 PBC 的病理機轉(見下圖)更了解後,許多研究發現 UDCA 可以改善發炎與纖維化, 並降低膽汁鬱積對肝臟造成的刺激與毒性。在 PBC 早期開始服用 UDCA,能讓患者活得跟正常人一樣久。
需要注意的是,治療 PBC 的患者,UDCA 必須和食物一起服用並使用高劑量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儘管如此,大多數的副作用都很輕微,也會隨著時間、或飲食及藥物的調整得到改善;因此不必太過擔憂。
PBC 算是一種慢性病,因此患者也要有長期抗戰,規則服藥的心理建設。少數的患者對 UDCA 反應不佳,或是即使一開始有反應,仍須密切追蹤後續的變化,但是前面說過,除了早期治療效果優異,即使晚期疾病也能藉由治療改善,並延緩需要移植的時間,所以一定要積極配合治療。
PBC 也會造成高膽固醇與甲狀腺亢進?
那麼如果在發病的時候也同時診斷出這些狀況,會不會經由 UDCA 的治療而改善呢?答案是不會。這些狀況一旦發生,後續的治療和沒有罹患 PBC 的患者是完全一樣的!因此臨床醫師除了要注意這些共病,也要跟患者適時的打氣與良好的溝通,該處理的就一併處理,以達到更好的治療展望。
(2018/08/07 補記)近期也有前瞻性研究指出,對於使用 UDCA 治療效果不佳的 PBC 個案,可以藉由降血脂藥物 fibrate 進一步改善肝功能。除了論文中使用的 bezafibrate,亦可使用國內常用的 fenofibrate。筆者也有類似的患者在使用 fibrate 之後,肝指數持續半年都達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