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如何認出醫療騙子?





最近一位宣揚自然療法的醫師,在臉書轉貼綜藝大哥不幸病逝的消息,為自己的診所打廣告;隨後台北榮總的吳元宏醫師貼出自己的患者接受前位醫師所費不貲的自然療法,之後癌症擴散,也令患者受盡折磨,令人不忍又憤怒。

現代醫學發展雖然突飛猛進,癌症仍然佔據十大死因的榜首。在住院醫師的訓練中,我曾眼見醫學的極限,也看過無數生離死別;也因此能深刻感受患者與家人們,在面對腫瘤一點一滴侵蝕生命時的恐懼。

尤其是晚期癌症的患者,面對醫學的不確定性,我們難以苛責他們想要從另類療法中尋求奇蹟的想法;但許多騙子也逮住這個機會趁虛而入。他們大力吹捧產品的神奇療效,同時也誇大正規治療的副作用。

他們收取高昂的價格,拿患者的生命豪賭。賭輸了他們只會說命該如此,頂多臉上堆出一些不真誠的遺憾;賭贏了則彷彿是對現代醫學攻城掠地的重大勝利,但是你也無從得知這些「現身說法」的成功病例,是不是真的被神奇的療法治好。

今天我想在這裡談談如何辨別這些騙子的幾個特徵,這些標準也許不是絕對,但符合越多情況,代表您應該格外提高警覺。


1. 過度樂觀的說法


所謂過度樂觀的說法,是與其他醫師的說法相比。越是經驗豐富的醫師,越清楚某項治療的優勢與副作用在哪,所以解釋的預期基本上都有研究、或是個人乃至醫院整體的統計做基礎。所以即使是很有把握的項目,也會審慎的解釋,不會報喜不報憂。

有些人會說醫師會不會故意把預後講差,降低期待,減少之後治療失敗的責任呢?先不說這個看法太過誅心,醫師如果這樣說,患者第一個反應很可能就是另請高明到別處治療,沒有醫師會整天把患者嚇跑的。

特別是比較晚期的疾病,如果專門的醫師都不樂觀,但卻有人能拍胸脯「包醫到好」,很可能只是引人入殼的話術。


2. 報喜不報憂


好的醫師會給患者希望,但不是毫無根據的奢望。較早期的癌症有比較高的治癒率,為了鼓勵患者治療,通常不會刻意強調失敗的情況;但對於晚期的疾病,好的醫師會兼顧患者接受病情的程度,盡量誠實的告知自己的把握程度;這是以病人為中心的思維,讓患者跟家屬能一起理性的面對之後的療程與其他安排。

而醫療騙子往往只會宣稱自己成功的案例,這些案例背後的真實性難以檢驗,都是任憑言者信口開河,而絕口不提失敗的可能。更有甚者,他們還會誇大正規治療的副作用,誘使患者放棄治療,失去好轉的機會。


3. 拿不出專利許可或是論文佐證


我們去醫院看病的時候,不會要求醫師拿出證書或執照;但是去診所時也許會瞄一下牆上的證書。這不是說醫院的醫師比較可信,而是我們理所當然的相信醫院已經為我們查核過看診醫師的資格。

同樣的,不論是專利許可或是發表論文,都必須要對這項治療的效果、副作用、以及和主流療法的比較,進行最公開透明的審核。世界上研究癌症的學者不計其數,要是吹牛過頭,後面多得是人等著挑毛病

每次發生類似「醫療詐騙」上了新聞,總會有人指出:「如果一種療法真的那麼神,國外藥廠還不捧著白花花的銀子等著買下來?」這個說法非常的合理,既然在台灣有效果,就算跟國內的藥廠合作外銷,一個月就賣個三千五千台幣的定價,都是終生吃不完的金山銀山,殺頭生意都有人做,這種造福人群又賺錢的生意為什麼不做?

其實僅僅就是他們宣稱的療法經不起考驗而已。真有不願追名逐利的高尚情操;那把自己的療法捐給信賴的醫院或國家衛生研究院,接受更多人的檢驗與改良,豈不是更好?一隻手摸著胸說自己不願意從中得到好處,一隻手又向患者與家屬收取高額的費用,無異是自打嘴巴。


4. 沒有衛福部核可的藥證


在台灣,任何藥物需要在患者身上使用,除了經特殊申請管道的專案藥物或是研究藥物,都會有衛福部發行的藥物許可證(如下圖,由網路搜尋而得)。




許多另類療法宣稱的「藥物」,通常就過不了這一關;即便並非來路不明的配方,充其量也是管制較為寬鬆,容易進口的健康食品。既然是健康食品,也可以沿用我們前面說過的邏輯來檢驗。

通常如果在國外研發已經核准上市的藥物,會有相關代理商與醫療機構合作申請衛福部的核可,以備後續可以提供國內的患者治療。如果確實有治療效果,但遲遲沒有通過藥證,大概只有兩種可能。

  1. 已有申請,但是審核後不符標準,無法通過
  2. 廠商根本不打算提交申請(因為知道不會過)
藥證通過後雖然必須要醫師處方才能使用,但是對於癌症這種疾病,如果以藥品上市不論通路或是價格都有很大的優勢,正常的廠商不可能會放過這種機會。


5. 有過負面新聞或專業評論


雖然許多人會感嘆國內的媒體對於報導的素質與公信力每況愈下。其實就我對醫藥新聞的觀察,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對於正面新聞可能會有溢美,甚至有些人會懷疑是「葉佩雯」。但若是負面新聞,同時採訪具名的醫師或藥師看法,內容通常都四平八穩,可以代表主流的意見。

因此如果一種另類療法曾經有過負面新聞,等於為它的可信度打上大問號。此外在您尋求第二治療意見的過程中,如果有醫師針對某樣療法或產品明確表示反對,甚至有患者因此吃虧,也都很可能暗示這療法有問題。



小結:活用網路的力量


在人手一台智慧手機隨時上網的時代,搜尋資料也是檢驗醫療詐騙很好的方式;即便有些用歐美的文件或經驗包裝,也很容易能拆穿;不論是自己具有英語能力上網 google 一番,如果做不到,至少買昂貴的產品前,先花一部分費用請可信賴的人士搜尋翻譯,也是這個時代很好的方式。

近年隨著免疫調節藥物的快速突破,正規的癌症治療也將進入新紀元;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癌症的預後會持續改善;也希望利用人心恐懼而獲利的醫療詐騙能被大眾的理性抵制。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在真正遇上徬徨無助的狀況時,給您一些有用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