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大腸鏡的小息肉,需不需要都拿掉?





做大腸鏡如果看到息肉,除非是長得特別大或風險較高,通常我們都會盡量順手拿掉,以免患者還要在短時間內重新受檢。偶而在某些患者身上會看到有五到十顆甚至更多的小息肉,這時醫師可能只會拿掉其中比較大的幾顆,甚至如果從外表判斷屬於非常良性的增生性息肉,就暫時放著不管,這樣做對不對呢?

其實醫師是有許多考量的。首先,在一般檢查的場合,醫師沒辦法分配太多時間給同個患者;其次是健保給付的限制,以及一次切太多顆也可能造成併發症的機會增加;相當有功無賞,打破要賠。最後,位於直腸或乙狀結腸的小型增生性息肉極為常見,目前也認為它們不會有變化。

過去的研究與治療指引已經告訴我們:


  • 息肉超過一公分屬於進行性腺瘤,變成癌症的機會大,應該拿掉。
  • 直腸或乙狀結腸的微小(小於0.5公分)增生性息肉,可以不管。


但是目前我們仍然不確定,如果看到很多顆小型0.5-0.9 公分)或微小的的腺瘤性息肉該怎麼辦。是該硬著頭皮一次切掉,或者每年回來分頭切,還是半年內切乾淨並請患者過三年再追蹤?

最近刊在 GIE 上的一篇系統性回顧分析(摘要在此),也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這篇研究回顧了過去針對小型或微小息肉的自然史研究,也就是放著不管過幾年看看它們會變成怎樣。

結果讓十億人都驚呆了,這些息肉還真的沒有怎麼樣,在使用大腸鏡而非斷層造影(CT colonoscopy)追蹤的部分,如果原來屬於小型,大概只有 3% 在三年左右變成進行性腺瘤,而屬於微小的息肉,就算屬於腺瘤,頂多稍微增大,但沒有大的變化。

就算前面說變成進行性腺瘤的,只要拿掉並在下一個三年內追蹤大腸鏡,也能夠有效減少大腸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研究裡的上千名患者,只有一位是因為接受斷層造影追蹤,中間發現息肉有變大不願意接受切除,最後很不幸的在五年後變成大腸癌。

簡單的說,這個研究告訴我們的是對於多顆「微小」的息肉,不論屬於腺瘤或增生性息肉,如果無法一次拿乾淨,也不需因此擔心到睡不著,可以在下次(三到五年,依狀況而定)的追蹤再評估,如果變大再拿掉就好,這也合乎現行的國際指引。

不過還是要提醒,以上的結論必須建立在每個步驟都合乎指標的高品質大腸鏡檢之下;以免漏失雖然小,但仍然有惡性徵兆的病灶;一旦注意到有不合乎最高標準的部分,建議還是採較為頻繁的追蹤;做為根本之道,還是要持續要求技術與品質,才能守護國人的大腸健康!


延伸閱讀-

  1. 大腸鏡:多久做一次,才算剛剛好?
  2.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重做一次行不行?

掛號與門診由此入


歡迎由下方 FB/line 分享,追蹤我的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