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聚焦在美國社會底層窮人的專書。在今天的美國,至少還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在官方貧窮線下。深信美國夢的普羅大眾存在一種刻板印象,那就是貧窮有一部份是「自找的」;掉進這個坑也許是運氣不好,但是只要夠認真,夠努力,一定爬得出來。
這種想法很勵志,但同時也簡化了問題。最近美國的專欄作家 Christian Cooper 在一篇描述貧窮的文章中,拿自己現身說法:他從買不起課本的鄉下窮小孩成為年收 70 萬美元以上的成功人士,可是他並非藉此吹捧自己;反而強調遇到了無數的好運才能走到這裡,家鄉至少有 20 個和他一樣認真努力的舊識,至今仍然無法翻身。
幾年前台灣的選舉,某位候選人常被抨擊含金湯匙出生,毫不費力就能坐擁高學歷和成功事業。如果我們能同意,有時候出生的位置已經足以保送終點線的勝利,那應該也能同意,背負沉重枷鎖的人們,即便使盡全力,可能還是沒辦法跑得跟人一樣快。
不只是物質的貧乏
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貧窮有自己的定義。收入後段班的美國人,每天能吃到的食物可能還是比柬埔寨農村的窮人好;我們要討論的貧窮不只是物質上的缺乏,而是在生活中面對各種不穩定,失去安全感。
在已開發國家基本上已經看不到有人因貧餓死,但人的需求不只是生存延命,還有尊嚴、被愛;接著才會產生希望,上面提到的脫離貧窮也才有可能發生。但現實的問題是,對於窮人來說,在生存延命以外的需求,很可能就像天邊的彩虹一樣。
美國窮人的收入,顯然會比柬埔寨窮人的收入更高,但這種相比沒有意義。您可能想到光是物價就不同,其實還有更多:美國的高離婚率、家庭支持體系不同、其他像是醫療費用、教育費用 ... 也許美國人長得比較高,但作為一個窮人要翻身的壁壘,不見得比較低。
貧窮的無數種面貌
假如是一個在單親家庭,家裡沒有車子,沒有一丁點多餘的資源可以投入教育或發展長處,也沒有任何有意義娛樂的美國窮人小孩,他的成長軌跡會是如何?
可以想像他唯一的父母也許只能從事基本時薪的工作,這些通常沒有升遷管道,我們最好期待孩子天資聰穎,又不會誤入歧途;因為沒有提供充分教養的家庭環境;他們家可能無法負擔好學區的房子,只能在龍蛇雜處的公立學校就讀;他對自己的未來,很難有真正的想像力。
但是在談這些事情之前,我們最好期待他身體健康平安長大。書中有不少例子,在美國高昂的醫療費用下,一個因氣喘頻繁入院的小孩就能讓窮人信用破產,而且氣喘的原因還是因為租屋處環境惡劣;更不用說父母不明瞭或無法提供充足營養的狀況,後天失調的小嬰兒即使活下來,潛在的成長遲緩對他一生也可能產生難以估計的影響。
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父母,不會坐視孩子的健康問題。但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最缺乏的錢以外,還有要應付突發狀況以及定期回診的時間。這些窮人通常做取代性最高的工作,只要無法配合隨時全勤的需要,輕則升遷無望,重則立刻走人;這些因素之下,再認真努力,恐怕也看不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