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聽到一種說法,主張我們生活的時代已經被合成的、非天然的物質淹沒,它們進入人體會引起不好的反應(還有人會說這是一種「排斥」),影響我們的健康,所以我們應該盡量用天然的東西,甚至要用一些健康食品「排毒」,而這些食品當然也必須是從自然成分提煉 ...
好像滿有說服力?不論您認同或反對,先別急著走開,一起來看看今天的話題。
不一定要認同某些概念,只需要「公平以對」
小時候理化課上到酸鹼平衡的時候,有人舉手問化學老師:「老師,如果您面前擺著同樣濃度、同樣容量的稀鹽酸跟氫氧化鈉,把兩杯容易倒在一起攪拌,您敢喝下去嗎?」學過國中理化的人都知道,按照化學原理還有上面給的條件,倒在一起攪拌後,除了會放出熱,剩下的就是食鹽和水:所以會變成一杯加鹽的溫開水。
老師當時正在攻讀博士,也不愧有知識分子的氣魄:「我當然敢喝!」如果今天您問我一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我不敢喝。難道我不相信化學定律嗎?當然不是的,是因為在真實世界而非考試,我可以合理懷疑這兩杯濃度是否真的一樣?攪拌以後反應是不是完全?如果上面有一個答案不對,喝下肚子代價太大了。
對所有食物的懷疑,是我們老祖宗能夠繁衍至今的關鍵之一。如果看到什麼東西都先吃再說,九條命也不夠死;也許正是遺傳了這種對不熟悉事物的戒慎恐懼,所以很多人對藥物會有下意識的排斥:既不好吃,不吃也不會餓死,更不知道吃了會怎樣;那麼能不碰就不碰吧。
同樣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食品添加物跟精製食品,一般人無法直接看到和體會中間的製程,有些懷疑和恐懼也是必然,而且光在台灣,食安危機的案例就層出不窮。所以作為受過生化學訓練的醫師,我雖然對藥物或添加物沒有直接的成見,但我能夠理解一般人為何會有普遍的抗拒。
但我也必須強調,當立場互換,我們被推薦的是號稱「天然、排毒」的健康食品,或是親朋好友介紹的草藥、補品:為什麼有些人的排斥心理就消失了呢?有沒有什麼依據證明,我們每天面對環境汙染、吃下一堆化工食物,必須要靠前面這些食品才能改善我們的健康?
更有趣的是,許多這樣的產品其實也是做成藥丸或膠囊的形式,純看外觀和「西藥」其實也沒有什麼差別。一個很有說服力的理由是:「這些東西都是天然提煉的,絕非化工合成,對身體最好!」在分析這個說法之前,讓我們來看三個例子。
箭毒(curare)
箭毒在古代就是廣泛被世界各國運用的戰爭武器,不過最有名的應該是中南美洲印第安人:歐洲人發現他們會從植物和毒蛙製作這種神經毒,用來殺敵和狩獵。Curare 是一種生物鹼,屬於神經毒,作用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讓全身肌肉麻痹,包括呼吸肌:所以被射中的人會在完全清醒的狀況下動彈不得窒息而死。
進入現代,人們更理解它的作用之後,箭毒開始被提煉出來用在全身麻醉:也就是靜脈麻醉的重要基石之一,肌肉鬆弛劑。最早上場的是天然提煉的筒箭毒(D-tubocurarine),因為在某些患者身上會引起致命的低血壓,更安全、化學結構類似的合成物 rocuronium 取代箭毒,一直到今天的手術房和急診室裡,每天都還大量使用這個藥物。
進入現代,人們更理解它的作用之後,箭毒開始被提煉出來用在全身麻醉:也就是靜脈麻醉的重要基石之一,肌肉鬆弛劑。最早上場的是天然提煉的筒箭毒(D-tubocurarine),因為在某些患者身上會引起致命的低血壓,更安全、化學結構類似的合成物 rocuronium 取代箭毒,一直到今天的手術房和急診室裡,每天都還大量使用這個藥物。
紫杉醇(Taxane)
講到紫杉醇,大家可能不太陌生;它是目前非常普遍的抗癌藥,主要用在--可能有人會聞之色變的--化療。紫杉醇一開始是從太平洋紫杉中提煉出來,稱為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ol);它本身的結構難以完全靠人工合成,不過後來半合成的衍生物歐洲紫杉醇(docetaxol)仍然被成功研發出來。
兩種藥雖然名字很像,但是在不同的癌症有各自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紫杉醇儘管是天然的物質,但是以化療藥物的作用來說,仍然有它的副作用,比方噁心、嘔吐、皮膚炎、影響女性生殖力等;至少絕對不是「有病治病,沒病強身」。
看到這邊您可以停下來思考:很多天然的物質有好處,甚至可以入藥。但首先它們未必能靠一般的方式得到--也就是「古法、祖傳祕方」未必管用,然後這些藥也並非真的有好無壞:箭毒可以殺人、紫杉醇副作用強烈,而且一直有更新的合成物等著取代它們:也許因為更好的效果、更少副作用或是穩定性。
史達汀(Statin)
Statin 是目前醫學上對於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也就是長期以來認為是心血管疾病(包含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的元凶,效果最好的藥物。以前有個老師曾跟我聊到,國外的專家曾經投票,如果心臟科在世上只能留下一種藥,該怎麼選?唯二被提名的就是 aspirin (阿斯匹靈)和 statin ,不過這場投票是 aspirin 勝出。
無論如何,儘管膽固醇的角色在近年稍微出現爭議,有大量的研究證明, statin 本身有獨立的抗動脈硬化效果(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裡和這裡)。那 statin 從何而來?答案是,它也源自一種天然衍生物,和元祖抗生素盤尼西林一樣,都來自黴菌。
1971 年,當時任職三共製藥的日本科學家遠藤章受命研發降血脂藥物,他發現某些黴菌會產生一種酵素(HMG-CoA reductase)的抑制物,妨礙膽固醇的合成(同時阻礙其他黴菌或細菌的細胞膜生成,保護自己生存的空間);很快的他分離出這個物質,命名為 mevastatin ;這就是今天 statin 類藥物的原形。
今天大家聽到高血脂,可能會想到吃紅麴來進補。紅麴確實有效:因為它是一種黴菌,而且剛好含有藥用的 statin 成分(Lovastasin)。知道這件事情很重要,因為併服紅麴跟其他血脂藥物,就會弄巧成拙。而且紅麴的原料如果保存不佳,可能會帶有黃麴毒素,這是人類已知最強的肝毒素,可以在健康人身上造成肝癌。
最後補充一下,前文所說的 mevastatin 最終並沒有上市,因為動物實驗發現它會致癌甚至可能致死;一直到幾年後才從紅麴的親戚土麴黴提煉出相同成分的 lovastatin 。但是在今天,效果最好的是兩種後來合成的冠脂妥(rosuvastatin)以及立普妥(atrovastatin)。
最後補充一下,前文所說的 mevastatin 最終並沒有上市,因為動物實驗發現它會致癌甚至可能致死;一直到幾年後才從紅麴的親戚土麴黴提煉出相同成分的 lovastatin 。但是在今天,效果最好的是兩種後來合成的冠脂妥(rosuvastatin)以及立普妥(atrovastatin)。
小結
再看一次開頭的這段話:「我們生活的時代已經被合成的、非天然的物質淹沒,它們進入人體會產生排斥、引起不好的反應,影響我們的健康,所以我們應該盡量用天然的東西,甚至要用一些健康食品「排毒」,而這些食品當然也必須是從自然成分提煉...」如果您曾經認同,現在有沒有不同的想法?
我們看到的卻是,很多百分之百天然的物質,不只會對身體產生毒性,作為藥物,他們的效果也比不上新一代,實驗室裡出生的化合物。再強調一次,並不是要鼓吹毫無限制的使用化合物,而是太多證據告訴我們,關鍵不是天然或合成,是實際的性質以及使用方法,大部分的狀況,現代科學已經可以給我們答案。
我們再來看最後的總結:
- 許多人類的化合物其實也是模仿或提取天然物質
- 少了現代化工科技,很多天然物質根本無法被提取
- 天然物質未必更有效,或比較不傷身
- 對藥物的審慎,也應該用在健康食品與補藥上面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如果覺得有意思,可以按下面的連結分享出去;如果有希望更了解的醫學或健康議題,歡迎到我的粉絲頁留言,我會盡量滿足您的好奇;祝您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