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羅振宇/羅永浩「長談」:個人摘要與點評





上面這個影片我總共看加上聽了三遍左右,內容是兩位羅胖子的對話:羅輯思維的羅振宇主持,採訪英文補教出身的網紅,現任錘子科技的 CEO 羅永浩,有關他創業五年的心路歷程。整場專訪內容總共九個小時,號稱世界史上最長專訪,而上面的影片是在電視播出的四小時精華版。

我個人幾乎不會重刷影片,兩位對談者的口條的確流暢有趣,能讓我看這個多次的理由還是內容確實有啟發性,有意思到想要寫一篇文章記錄下來。即便剪成四個小時內容還是太長,所以下面我只記錄自己覺得特別好的地方,有興趣的話我建議點進影片用 1.5 倍速看個一小時,決定是否繼續看完

除了自己想多了解現實中創業與經營者的心路歷程,特別有共鳴的原因其實是:他的工廠到去年都還沒盈利。我看過好幾個有智慧的作者都提過,大家都想學習成功;但是常常忽略了運氣的因素,解剖失敗的經驗跟錯誤反而能給我們更多教訓

羅永浩沒有失敗,我也祝福它成功,不過未來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在羅振宇的引導下,他對五年來的努力掙扎言無不盡,這些奮鬥、嘗試與錯誤在我看來簡直是座寶山。不論是看了更有信心,或是體會自己不是這塊料擱下創業的念頭都無所謂,任何觀念只有應用在自己的人生才會產生價值。

下面的整理基本上是依筆記需要,按照不同的主題分類,90 % 以上都是遵照原意加上一點點詮釋跟修飾,粉紅色的字則完全是我的評論。


創業的背景


羅永浩當時挟中國的超級網紅之勢,投入實現自己理想的手機業,他對手機的硬體是外行,自認強項主要是工業和產品設計。當時他的朋友幾乎全部反對作手機,認為他的人氣創業可以但是搞高度競爭的手機是死路一條。現在回想他認為當時確實把這件事想太簡單了,但他的個性就是想幹就會幹。

創業者要認清現今局勢並擁有遠見。羅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iphone 推出的前三年不只定價比 Nokia 的 symbian 更便宜,卻還賣不贏。從後見之明看 symbian 甚至還不是我們現在想像中的智慧型手機,可是當時卻實實在在發生了這麼荒謬的事情,後來當 android 大舉進攻後,symbian 就潰不成軍了。 
 
他對自己的認知是,如果他是發展尖端科技產品一定完全不行,因為並非理工出身;但是把已經成熟的技術排列組合變出新花樣好東西,他能做得很好。在這一點上他認為 Steve Jobs 也是如此,他覺得這叫 Tricker, not innovator ,不過當 tricker 其實沒有不好。


創業中曾犯的錯

 
  1. 他本人技術面完全不行,但因為資金有限,找不到厲害的硬體優化工程師(這樣的人在每間公司人數都不會太多),所以初期產品就會有些致命缺點,比方電池續航差。
  2. 人脈經營不夠積極,對照組小米的雷軍則是中等重要性以上供應商一定親自拜訪;羅自稱雖然是擅長演說的網紅,但有點社交恐懼,所以前幾年很被動結識生意上的夥伴,這對他募資與求才都有一定的影響。 
  3. 公司活下去是第一要務。雖然主產品可能因為主客觀因素無法迅速獲利,必須放長線釣大魚,但是公司倒掉什麼都是假的,所以在前幾年如果理解到核心業務無法迅速變現,就要創造其它的現金收入。 
  4. 對公眾接受度不夠敏感
  5. 激勵員工士氣的手段不足,羅本身不喝酒,所以很少辦公司聚餐,後來覺得這很重要 


創業中曾有的掙扎與猶豫


(羅舉例):2016 年底公司資金困難,要考慮是否從三條生產線中關閉一條並裁員 200 人(800 -> 600),而不這樣幹可能公司會在下個產品上市前倒掉。當時裁掉的生產線有些員工是非常優秀甚至之前三顧茅廬請來的,許多人也表態不願離開,儘管難過,討論三個月後決定執行就一路做下去了,最後算好聚好散,也沒有上媒體。 

不要勉強自己做不擅長的事情,分散精力而且吃力不討好,必要時花錢雇人為你做這件事。(羅永浩的脾氣不佳、不懂硬體和技術:這後來都靠新進合夥人解決。)

公司存在老闆也必須守的紀律是有好處的。錘子每周的高層會議,不准當天才請假,遲到一分鐘罰 500 台幣,上限 15000 ,羅自己覺得這樣對他很有約束力。 


創業與人才


不要以為聲勢大,好人才就會主動投奔你,一定要去三顧茅廬去談去挖才會來。此外好人才往往要的不只是待遇,而是公司的願景。願景跟理想不一樣,好人才會很精明的算計事情有沒有搞頭,你必須在這方面說服他。
高階主管的試誤成本非常高,但初期尤其是缺乏某方面人才時難以避免,只能先求有再求好,摸著石頭過河。羅會避免聘用自稱是粉絲的人當員工,他的理由是面試時自爆是粉絲的動作是很不專業的態度;而且過往的經驗這些人後來表現不佳的比例很高。 

公司不能只找自己喜歡的人,更不是只講自己愛聽話的人;要找在各領域非常優秀,但是個性不同的人,才能聽到各種聲音。(評論:不過如何維持公司的和諧與團結,又是另一個要想的事情) 

公司要有良好的淘汰機制。羅自己說如果他董事長兼 CEO 做不好,連他都應該要把 CEO 的位子讓出來。此外錘子過去每年人員流動率 7-8 %,現在每年固定淘汰最後 15%!羅的說法是過於穩定的人事體制會讓企業喪失活力。 

公司的問題反映管道越通暢扁平越好,羅認為所有員工雖然分層負責,但如果確認上司有問題,允許越級報告是合理的。他怕的反而是下屬覺得打上司小報告不好,有不滿或委屈寧願選擇離職也不說,事實上反映問題跟打小報告意義上是不同的。 


創業的意義與戰略規劃  

解決實際的問題是企業的核心價值。羅本身是理想重於實際賺錢的數字,他認為像 Amazon 那樣不斷開拓新邊疆同時解決實際的問題更值得尊敬,盈利數字不是最終目標。 
 
產品經理一定要考量全局,最終的用戶體驗才是至高的價值,過於偏向某一種特點(設計感、技術、功能 ...)都會讓視野變得狹隘。此外就算是製造業龍頭,也不一定是靠最好的品質取勝,可以是價格、通路 ... 這中間就有了不同的戰略,以及小公司挑戰大公司的機會。 
 
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和媒體或公眾說明或澄清。如果是必須傳遞的訊息,一定是要極其簡單明確的。羅舉的例子是因為他本人的錘子科技常因供應鏈供貨不及,或近期因為設計無法符合預期最終造型和 iphone 相似卻被打成抄襲,他的建議是如果無法三言兩語講清楚的,不如不回應。 
 
企業要盡量對消費者在意什麼敏感,不能一意孤行;當然消費者有時也是可以被教育的。比方羅提到現在大家都會有個自己的手機桌面圖,如果手機不給換桌面一定被翻桌;但以前 iphone 1-3 卻都是不能換桌面的。(評論:反過來說,如果自己是做一個非常新的東西,那就有機會創造新的業界標準) 
 
很多人選擇一個產品不是因子自己覺得好,而是大家覺得好。輿論跟風向往往會帶領個人意向。這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事情看似主觀還是有一定判斷標準。(評論:環肥燕瘦各有所好,但是在今天後者傾向還是多一點,林志玲可能不是最美,但不會有人嫌醜) 


創業的決策 


品質跟成本必須有個平衡,尤其是邊際效益划算與否非常關鍵。錘子手機的不良率大約 1% 出頭,符合一流手機廠的標準,但業界最強的 Apple 只有 0.7 % 的不良率,要達到這種程度成本跟售價可能都要上升好幾成,客觀條件做不到自己既要取捨。

企業決策必須盡量選擇可信度高的資料而不被自己的認知偏誤蒙蔽。比方羅分析下一季新手機的銷貨量就採用兩家大型電商過去歷史銷售的統計模型,而最後的數據幾乎一致,也吻合過去的數字,他就藉此安排後續的行銷活動與規劃。

他不太在意網上個別而且極端的負評(比方說手機醜到爆之類),他認為沒受過訓練的人傾向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打得一無是處。當年他們有一款手機的造型該開始被某評論家激烈抨擊,後來這手機得了德國 IF 設計金獎,同一人立刻搖身一變吹捧,文章都找得到。

創新不只是靠腦袋,還要有資源。羅比喻說手機業很多技術都是借用別人開發後才套入,那大公司的優勢在於有銀彈可以把這些概念實用化,像錘子就沒辦法看到很屌的東西說搞就搞。(評論:很有趣的反面觀點,一般人都會想要以小搏大就是靠創意) 

能夠靠數字管理的東西,絕對不要只憑感覺,比方手機出貨量初期經驗不足只靠自己抓,就吃了很大苦頭。不過裡面也提到小公司沒有規模,很多量化管理也有困難,見機行事還是很重要。 


創業與客戶和公關


把粉絲當客戶,而不是把客戶當粉絲。羅做為網紅有很多粉絲,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手機如果不被喜愛,粉絲沒有理由跟義務買單。就連 Jobs 也只講 customization 而從不靠崇拜賣東西。(評論:我認為思考流量與變現關係這個問題的解答其實就在這裡
直接或間接的支持忠實消費者群體很重要(這邊的意思就是指網上或實體的企業粉絲團;這方面小米做得很好,錘子科技是在另一個資深合夥人加入後專門負責這塊)同時絕不盲目的追求 100 % 的客戶滿意度,要避免被奧客予取予求。

粉絲經濟的神奇密碼:能夠讓「粉絲」長期持久買單的商品,單價最多 20 美金左右,要賣得更貴,必須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此外付費平台與免費平台的用戶使用習慣會有相當的差異。

羅回顧鮮明的個人形象,對公司的幫助整體是好壞參半;不過當別人一有刻板印象,實際接觸時卻有很大的反差,那對人心的影響也是事倍功半;比方別人以為他很囂張但他實際上對不懂的東西往往虛心求教,就感動了對方。 


創業的心態 


人不是天生就能幹大事,而是環境裡磨出來的。羅講到以前看創業家大人物傳記都會很強調彷彿這些人天生就有各種偉大的特質,他自己的經驗則是,從一開始遇到公司一有困難就會焦慮到工作完全停擺,到幾年後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就算公司明天倒閉,今天也能好好工作。 
 
公司困難的時候,甚至 80-90 % 的時間都在募資與融資。不過也要意識到持續募資後股權稀釋的問題。

創業者要有工作永遠凌駕於生活與家庭的覺悟,平衡是可遇不可求的夢想,但人是有可塑性的,為了想做的事人可以犧牲很多。羅以前一周沒工作幾天,現在天天加班每周還有一天睡在公司有時開會到凌晨還是不覺痛苦。 

老闆覺得輕鬆舒服就是公司停止前進的開始,任重道遠。而意志力也很重要。錘子五年來有好幾次瀕臨倒閉,羅聽一位經驗豐富的投資人說過,他投資的經驗發現一間公司只要不想倒閉,就不會倒閉;往往會垮都是精神先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