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屁股決定腦袋?科學家有話說





最近熱門的新聞之一是某醫學中心的人事異動,讓急診醫師選擇大批出走。周邊報導如雨後春筍般湧出,真真假假好不熱鬧,也讓觀眾眼花撩亂。有一個說法是院內高層的專斷與鬥爭是這件事的導火線。當然媒體為了報導精彩,偶而加油添醋,不可盡信。

但是我們常常會聽到朋友抱怨,甚至自己也會遇到:某個曾經平起平坐的同事,當上主管之後似乎就變了一個人。要嘛對其他同仁板起面孔、耀武揚威,或者口口聲聲公司規定、高層要求,努力推動著曾經連他不以為然的政策。這就是我們司空見慣的: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

但是這件事真的有依據嗎?或許當主管的人也會很委屈的說,位置變高,責任也更大,他只是為了達成任務身不由己,並非心裡的本意。剛好最近聽到萬維綱先生談到這個話題,我也去查了一下原始資料。還真的有認知科學家,用神經生理的角度研究過這回事,那結果到底怎麼說?

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

孫正義一次OK的簡報術合輯心得





這兩本簡報書的作者前田鐮利先生曾任軟銀職員,因為簡報能力極為優異,從基層員工被發掘成為軟銀內部教育訓練的簡報講師,也曾經幫孫正義設計過簡報。現在已經獨立創業,專門承接個人與企業的簡報教學;可說是身經百戰的神級人物。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想讓事情如你所願?不妨學學「畫布策略」





前陣子朋友對我說,他想在單位裡辦一個定期的跨部門討論會;雖然出發點是希望藉此向對方多學習,但長期來說對雙方未來合作也有好處;而且這種形式的會議本來就很常見,應該也不會遇到太大阻力。可惜萬事齊備只欠東風,跟上司開口時三兩下就被「目前沒有適合舉行的時間」為由否決了。

聽到他的故事,我心裡突然浮現前陣子在菁英日課專欄與 Tools of Titans 這本書裡學到的「畫布策略」,這是美國暢銷作家哈勒戴(Ryan Holiday)根據自己的閱歷與經驗分享的秘訣。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腸鏡「慢一點」:小故事大學問





您曾做過沒麻醉的大腸鏡嗎?是不是巴望著醫師趕快拉出那條管子結束這場檢查?其實,大腸鏡拉出來的那短短幾分鐘,不僅和諾貝爾獎得主有關係,還藏著有重要的大學問。

榮獲 2002 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是暢銷書「快思慢想」的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en)做過一項研究。把一群清醒著接受大腸鏡的患者分成兩組,一組在抵達盲腸後用正常的節奏拉出來,另外一組則刻意請醫師在裡面多停留幾分鐘再開始拉。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腸胃道早期癌治療:ESD 與 EMR 的瑜亮之爭





一年前因著許多人的幫助,有機會去日本東京的國立癌症中心病院,學習大腸直腸癌最先進的內視鏡治療技術:內視鏡黏膜下切除/剝離(ESD)。短短的兩個禮拜看到的除了尖端的診斷治療,還有一流醫療機構的運作,令人眼界陡然上升好幾層。

當時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和我同期的醫師還有分別從英美最頂尖的諾丁漢大學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設醫院特地前往學習的,那種感覺簡直是大聯盟的球員來找你學棒球,所以就能看得出來日本內視鏡醫師們在這方面多麼威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