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向腸癌宣戰——腸胃科醫師的角色(上)





(本文為與曾政豪醫師共同執筆完成,將投稿台灣醫界雜誌;以下系列文章為初稿,屆時正文以雜誌刊登內容為準)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膠囊內視鏡,真能取代大腸鏡?





前陣子我們介紹過的 2017 年美國大腸癌篩檢指引中,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糞便潛血檢查和傳統大腸鏡以外,也出現了一個新面孔——膠囊內視鏡。其實這玩意早就在使用了,但過去我們比較常用它協助診斷小腸出血,如今我們把同樣的工具拿來找大腸息肉和大腸癌變。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服用血脂藥改善肝硬化?健保資料庫告訴你





史達汀(statin)是目前降低血中膽固醇以及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最為有效的藥物,我們之前也曾經簡短介紹它的歷史以及針對一般人的使用時機。在過去的二十年,光是在心肌梗塞等急症的重要角色,已經使它成為心臟科中難以取代的重量級藥物之一;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則是這種藥可望「跨界」的第二戰場:肝硬化。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糞便篩檢陽性,都是牛排惹的禍?:破除潛血與飲食的迷思





前幾天在醫院坐電梯,恰好聽到一對剛做完健檢的夫妻在對話:
妻:「剛剛說我有糞便潛血陽性,要去胃腸科排大腸鏡,覺得好煩喔!」
夫:「我看應該還好,以前聽說吃紅肉或維他命什麼的都有影響,不一定真有問題吧?」
妻:「原來是這樣,那再看看好了,應該沒那麼衰吧。」

因為趕時間,臉皮也沒那麼厚,在旁邊靜靜的聽完對話後我便走出了電梯。回想起來,在門診也曾有些患者提出這樣的疑惑;為了傳達正確的觀念,讓民眾能接受即時的下一步診療,今天就和大家談談糞便潛血檢查的原理,簡介「飲食會影響潛血結果」的說法由來,並破除這個不合時宜的迷思。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憩室發炎,該不該做大腸鏡?





小張是個剛進入醫院見習的醫學生,俗稱克拉克(clerk)。儘管對朋友間的「免費」醫療諮詢有點招架不住,家人生病的場合他可毫不含糊,總是努力用現階段有限的所學,希望幫忙做出最好的決定。

半年前他的奶奶才因為憩室出血,用大腸鏡找到出血點完成治療;這幾天家族聚會他才聽說,大姑丈前陣子也因為發燒腹痛被診斷憩室發炎後,做大腸鏡追蹤發現很大的息肉順利切掉。但是前陣子小張跟主治醫師查房才被告誡,急性憩室發炎不要隨便做大腸鏡!大家酒酣耳熱,小張心裡的疑惑卻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