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膝關節也能當氣象主播?-談談天候痛





小時候想要選擇醫學的原因之一,是希望自己像兒童百科一樣懂得各式各樣的人體奧秘。開始行醫之後,能夠解決的問題確實越來越多;不過如果說到「為什麼」,坦白說我所知道的,可能還未必超過小時候看的像是「十萬個為什麼」之類的書。
 
最近門診時有個姊姊很認真的問我,「為什麼每逢天氣不好的時候,我的膝蓋就會痠呢?」當然,我很難承認我不知道;但我心裡很明白自己的無知,也決定回頭要去查清楚這個問題。




源遠流長,深入人心的觀念


有些人聽到很快就想到:「這不就是中醫所說的風濕病嗎?」確實這個名字很具體,也深入人心,影響大到專門治療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專科 Rheumatology ,中文往往就翻成「風濕免疫科」。(不過要提醒,中醫的風濕主要指關節的症候,和現代醫學 Rheumatology 的概念是不同的。)

無獨有偶的,西方醫學的祖師爺希波克拉底在兩千多年前的著作也提到類似的症狀: aches and pain, coming rains (姑且翻成一作痛,雨就落)。在歐美的研究,大約有 60% 的民眾相信天氣變化和各種疼痛是有關的,還有一個名詞叫做 weather pain (天候痛)。

雖然天候痛被認為主要和關節炎有關,但其實也有人認為像是偏頭痛、或是慢性疼痛比如纖維肌痛症、下背痛等等,也和天氣變化有關;

那麼天候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不識廬山真面目


如果我們搜尋文獻,其實有很多相關的研究;有不少的研究發現天氣的變化確實和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纖維肌痛症有關係。而天氣變化時可以量化的指標大概就是溫度、濕度、以及氣壓;所以支持者認為這三項狀況的變化造成了疼痛。

但有兩個問題是,首先有次不少研究對此給出相反的結論,認為天氣與肌肉關節的疼痛沒有關係。此外,很多相關研究是採用回溯性的方法,也就是讓患者回想哪天比較痛,同時追溯當時的天氣情況。

如此一來,很容易會有「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產生:因為所謂的天候痛被當作常識,這樣的觀念會讓我們容易記住變天而特別痛的時刻;但卻不特別記得天氣好卻會痛,或是壞天氣但不痛的日子。

再來撇開可能的認知偏誤,大部分的研究規模也不大,讓可信度會進一步打折扣。於是為了進一步驗證,在 2002 年,挪威的學者 Smedslund 與 Hagen 針對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進行了系統分析的研究(systemic review ,實證等級最高的研究)。

這個研究除了嚴謹,證據等級高,在病患族群選擇上也是很值得一提的部分;既然我們認為所謂「風濕」常常影響關節,那就針對確定有關節炎的患者評估應該更有說服力吧。結果是什麼呢,他們發現,天氣變化大致上不影響疼痛的情況;但是在少數人身上,天候痛的狀況確實存在。


小現象,大哉問


也就是說,確實有很多狀況都是因為認知偏誤引起的,但是在少部分人疼痛的情況似乎真的和天氣變化有相關。在哪些人容易發生這種現象還不清楚,但到底怎麼解釋呢?
 
剛剛提到三大變因溫度、濕度、以及氣壓:其中潮濕的狀況是最常被人提及的,其次是氣壓的變化。我們都知道,潮濕降雨意味的通常是低氣壓以及高溫;後面兩者也確實被一些支持天候痛的文獻記載。 

而 Smedslund 和 Hagen 在文章討論的部分也提到其他人的觀察(Patberg & Rasker, 2004),或許除了巨觀天氣,在關節附近的衣物包覆也有影響。相對健康人,這些關節炎患者往往很少出門,但是穿著厚重的衣物,可能在關節附近就會造成相對溫暖與潮溼的大氣環境,儘管這一點的證據還不充分。

也有人認為周邊的低氣壓,會導致已經腫脹的關節變得更腫而產生症狀;在 WebMD 的這篇 Do Your Aches, Pains Predict Rain? 文章裡面提到一個模型:把氣球放進一個容器裡,然後把容器抽成真空,因為外面的壓力下降,所以氣球就會脹得更大。

這聽起來很合理,但是前提是壓力的變化要足夠明顯;上一段的文章引述大氣科學家 Dennis Driscoll 的說法:天候變化對氣壓的影響其實很小;像颱風來臨時,氣壓的變化相當於從平地坐電梯到高樓層。想像一下坐電梯到 101 頂樓,關節炎就會發作… OK ,聽起來似乎沒那麼理所當然了。


小結


所謂天候痛的概念,特別是針對關節炎的部分,其實並不如許多人言之鑿鑿的說法;在嚴謹的研究之前,其實並沒有可靠的依據;這種情況其實不少,比方籃球中大家津津樂道的手感,事實上已經被研究推翻,只是情感上有時不容易接受就是了。
 
但前面我們也看到,至少在一部份人身上,天候痛是存在的,雖然原因還不清楚;既然氣壓影響有限;除了按醫囑認真治療,根據微弱的證據,視情況調整一下空調、除溼和患部的衣物也許會有點效果。當然,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像這樣仍然有爭議的話題,研究必然會持續下去,不用擔心。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如果有希望更了解的醫學或健康議題,歡迎到我的粉絲頁留言,我會盡量滿足您的好奇;祝您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