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一百萬人次接受胃鏡,可以說這是許多人生命中共通的經驗。很多人做胃鏡的目的除了有症狀,一方面也是擔心胃裡面有著看不見的毛病;然而雖然胃鏡的檢查時間不長,但是它造成的不適也讓很多人卻步。今天的文章整理大家最關心的十個重點,希望在讀完這篇以後,能夠讓您減少對於檢查的恐懼,也知道在報告異常時能夠在哪裡尋求協助。讓我們開始吧!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十個有關胃鏡的小秘密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有一百萬人次接受胃鏡,可以說這是許多人生命中共通的經驗。很多人做胃鏡的目的除了有症狀,一方面也是擔心胃裡面有著看不見的毛病;然而雖然胃鏡的檢查時間不長,但是它造成的不適也讓很多人卻步。今天的文章整理大家最關心的十個重點,希望在讀完這篇以後,能夠讓您減少對於檢查的恐懼,也知道在報告異常時能夠在哪裡尋求協助。讓我們開始吧!
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原則」——運用極度開放與透明,讓生活更有意義
「原則」的作者是美國橋水(Bridgewater)投資公司的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這間公司在台灣或許不算知名,但卻曾經被財星評為全美前五重要的私人公司;而達利歐本人也曾被評為「投資界的賈伯斯」。在 68 歲時,他把大半生行事與治理公司的原則寫成本書。從沉穩樸素的封面,大概可以感受到達利歐本人的氣質。
這本書既不是達利歐的傳記(雖然開頭有交待部分的經歷,但裡面一張照片也沒有),也不是歌頌橋水公司多麼偉大的故事,更不是一碗努力就會成功的心靈雞湯。達利歐作為一個奮鬥終生名滿天下的導師,在書裡毫不藏私的分享自己與同仁奉行不渝的做事方法,同時循循善誘希望每位讀者都能理解並應用它。
用作者的話來說,所有這些原則的目的是:「以創意擇優的方式,藉由極度真實與透明,力求有意義的工作以及人際關係。」覺得還是很繞舌?用更直白的說法,就是「只說真話,不聽好話」。是的,這就是達利歐與橋水繁榮昌盛的秘密。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醫師到國外醫院短期進修,要注意什麼?
四月下半很幸運的能得到機會到慶應大學附設醫院短期進修,和世界級的內視鏡早期癌治療大師矢作直久(Naohisa Yahagi)學習。雖然這確實是很難得的機會,但門檻其實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的高。一般高手都著作等身、到處演說分享經驗,自然沒有藏私的必要,有國外訪客對他們更是一種榮譽和成就感。
從另一方面來說,在網路時代,所有的前置作業和文件申請可說毫不費力;要衡量的大概就是自己有沒有假、醫院的補助以及如何和對方搭上線。另外既然都出去了,大家一定會希望盡可能的學到東西,得到最多的收穫。
其實這次是我第二次出國進修,上次是兩年前在東京的國立癌症中心中央病院(NCCH)內視鏡科研修,雖然大開眼界,但是事後想想有些地方沒有把握好,這次出國前特別作了充足的準備,果然不虛此行。加上最近也有朋友請教我心得,於是決定以問答的形式整理自己的心得,給未來要出去的朋友作點參考。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肝指數正常的 B 肝患者,需要吃藥嗎?
自從民國 73 年開始新生兒全面施打疫苗,B 肝在 30 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已經很罕見了。但假如把全部的人口納入,台灣大約還有十分之一以上的 B 肝患者(約 250 萬人)。所有的 B 型肝炎患者,其實都可以稱為帶原者,指的是抽血會發現 B 型肝炎表面「抗原」呈現陽性。
所有 B 型肝炎帶原者,隨著時間流逝都可能產生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現在已經不再使用「健康帶原者」這樣的名詞,一旦確認 B 肝帶原,至少每三到六個月門診追蹤,已經是全世界普遍的共識。
不過有相當比例的帶原者(通常是年輕人),在發現時肝指數完全正常,超音波也沒有什麼特殊的異常;有些樂天的人覺得這樣挺好就不管他,也有人會一直擔心 B 肝會不會持續惡化,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雙贏談判」——深入淺出的實戰談判技術
你曾經跟別人「談判」過嗎?對有些人來說,談判是一件令人頭皮發麻的事,只比上法庭好一些。其實談判隨時都在我們的生活中,說穿了便是兩個(群)人針對一件事達成共識的過程。父母和子女約法三章、夫妻對財務的溝通其實都算,而且原則和與老闆談待遇、或是商場的交涉並沒有不同。
隨著世界分工越來越精細,合作的重要性不斷升高。既然無法單打獨鬥,許多事情就需要大家能夠「喬」得滿意,學會談判且不懼談判,才能在未來的時代過得更好。這個道理雖然明顯,但有時對於談判的誤解,讓我們不願意或不敢於去掌握它。今天推薦這本書,就是希望可以讓大家在讀後能從零到一地掌握談判的原則、技巧並立刻用在生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