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麻醉(無痛)大腸鏡,比較危險嗎?





麻醉大腸鏡,有些地方又稱為「無痛」大腸鏡檢查,在全世界都越來越普及。適當的麻醉能夠讓患者更輕鬆,也讓醫師能夠更從容地徹底檢查;除了有助品質,更提高了部分人受檢的意願,對大腸息肉和癌症的篩檢有不小的貢獻。

它的原理是利用靜脈注射的藥物(通常 propofol 為主)達到深度麻醉,受檢者過程中就像睡了一覺,聽起來確實很美妙。在麻醉醫護團隊執行下,靜脈麻醉算是相當安全,但是因為「睡得太熟」,對於體重過重(BMI > 35)、年紀大或本身心肺功能不佳的人,可能會有呼吸抑制的風險。

此外,麻醉後可能有血壓的變化,也會對心臟造成一定壓力;假如本身屬於心臟或腦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或是上一段提到的狀況,麻醉醫師除了詳細解釋與評估風險,甚至可能因為安全考量建議取消麻醉。

不過在門診常被問到的另一個問題是:有人說麻醉時因為病人不會喊痛,操作的醫師就算用力過猛也不易察覺,容易在推進的時候弄破腸子,這是真的嗎?


腸子為什麼會破?


一般的大腸鏡檢,發生大腸破裂穿孔的機會大約是千分之三;這些罕見的狀況大多數是集中在息肉切除時,因為電流造成的熱能傳導較深造成;(冷切除 cold snare polypectomy 基本上是不會穿孔的!)其他像是憩室較多、嚴重大腸發炎,也都是造成腸穿孔的危險因子。

大腸鏡是一條長長的管子,但是大腸本身並非一條直線,比喻得誇張一點像是扭曲打結的水管;在伸入的過程,操作者不能用蠻力而要靠巧勁,隨時旋轉後退把大腸直線化,才容易前進到下一個地方。

如果大腸鏡跟著腸子一起打彎,常常會造成患者的疼痛,這種狀況下如果還繼續猛推而不是趕快後退拉直才前進,確實可能造成穿孔;但是有經驗的大腸鏡醫師,就算患者還沒喊疼,只要靠感受內視鏡的靈敏度就能判斷彎曲(loop)的形成,知道是否該繼續推進;因此就算是全身麻醉,也不太會造成困難。

雖然很罕見,但是腸穿孔(破裂)算是比較麻煩的併發症,如果是小洞可以利用會自行脫落的金屬止血夾關住,但是較嚴重的狀況就需要緊急手術清創,配合後續抗生素使用跟密切觀察;對醫師和患者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


麻醉大腸鏡,並不會容易「腸子破洞」


過去曾經有些研究認為麻醉大腸鏡會稍微增加穿孔的風險,但這部分也有些反面的證據,目前沒有定論。有鑑於此,今年一月的腸胃學(Gastroenterology)期刊裡發表了一篇加拿大的研究,分析當地從 2005 到 2012 年的一百五十萬例(!)大腸鏡,要看麻醉大腸鏡是否會增加穿孔、脾臟破裂和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算是給這個議題下一個重要的註腳。

脾臟破裂也是很少見,通常是在困難的大腸檢查中,推進的力道太大造成的,和穿孔的成因類似。但是在這篇樣本眾多的分析裡,發現麻醉的大腸鏡和一般的檢查相比,並不會顯著增加大腸穿孔和脾臟破裂的風險;也支持我們前面說的,有經驗的大腸鏡醫師即便在麻醉下,也能知所進退,並不一定需要患者「化蝦」才行。

但這個研究也發現,麻醉之下產生「吸入性肺炎」的機會稍微上升,主要和深度麻醉時喉頭反射下降,保護呼吸道的機制變差,嗆到的機會增加有關,不過吸入性肺炎確切的機率只是從大約兩萬分之一變成萬分之一,雖然統計上有意義,倒是不需要因此卻步的。論文原始摘要在此

結論是,在有麻醉團隊的監控下,無痛胃腸鏡算是相當安全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經驗、喜好跟經濟考量去選擇;但在某些高風險族群下,麻醉也可能產生非預期的風險。萬一不幸發生併發症,醫護團隊也應該會為您安排最適當的醫療,這種狀況也請配合醫囑,讓狀況盡快得到解決喔!

註(2020/06):麻醉藥物並非只有 propofol,有些地方會併用 midazolam 及 fentanyl 以減少整體藥量與副作用,或者直接使用後兩者麻醉。使用 propofol 與否的差別,在於用它效果更快更好,但呼吸抑制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若選擇使用 propofol 麻醉,必須有專門的麻醉醫護團隊與急救設備,才能達到有效又安全的結果。


重點整理

  • 麻醉(無痛內視鏡)在專業麻醉團隊執行下一般是很安全的
  • 體重過重、年紀大或有心肺疾病,麻醉的風險會增加
  • 麻醉下患者不會喊痛,並不會增加大腸穿孔的風險


歡迎由下方 FB/line 分享,追蹤我的專頁